飄雪的季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部分,四書五經合集,飄雪的季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可見,這一段實際上是孔子對自己學風和做學問態度的概括 性自我介紹,包括了在其他地方談到的“述而不作”、“敏而好 學”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等好幾方面的內容。
同時,孔子之所以這樣自我介紹,也是針對當時存在的“不 知而作”現象有感而發的。孔子的意思是說:那些自己不懂卻能 夠憑空創作的人大概是天才吧,我可沒有這樣的天賦才能,我的 一切都是靠學習而得來的,所以,我的寫作也好,我的教書也好, 都是言之有據的,不敢亂來。
“不知而作”的人卻恰恰相反:自己不懂而又“硬撐”,處處 冒充內行。這種人做事,小則貽笑大方,大則害己害人,甚至禍 剛大民。孔子正是看到了這種“不知而作”風氣的嚴重危害,才 現身說法.以自己的所作所為來反對“不知而作”的行為。所以, 我們也絕不可以小看了它的危害性。
………………………………………………
聞過則喜
【原文】
陳司敗①問:“昭公②知禮乎?”孔子曰:“知禮。”孔子退,揖巫馬期③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④,君子亦黨乎?君取⑤於吳, 為同姓6,謂之吳孟子7。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曰:“丘出幸,苟有過,人必知之。”
【註釋】
①陳司敗:陳,陳國;司敗,即司寇,官名,主管司法。②昭公:即。 魯昭公,魯國的國君。③司馬期:孔於的學生,姓巫馬,名施,字子期。 ④黨:這裡是包庇,偏袒的意思。⑤取:同“娶”。6為同姓; 魯為周公之後,吳為太伯之後,都姓姬。7又吳孟子:當時國君大人的稱 號一般是由她生長那個國家的國名加她的本性,如魯娶於吳,這位夫人就應 叫吳姬,這樣叫就明顯地暴露出魯昭公違反了”同姓不好”的禮法,所以改 稱為“吳孟子”,迴避了姓姬的問題。“孟子”可能是這位夫人的字。
【譯文】
陳國的司寇問:“魯昭公懂得禮嗎?”孔子說:“懂得。”孔子 走了以後,陳國的司寇向巫馬期作一作揖,請他走到自己的面前 來,然後說道:“我聽說君子不偏袒人,難道君子也偏袒人嗎?魯 君從吳國娶了一位夫人,因為是同姓,所以諱稱她為吳孟子。魯 君這樣做如果都算是懂得禮的話,還有誰不懂得禮呢?”巫馬期把 這番話告訴了孔子。孔子說:“我孔丘算是有幸,一旦有了過錯, 人家一定會知道。”
【讀解】
魯昭公違背了同姓不通婚的規矩,所以被陳國的司寇認為不懂禮。
看來,古人還懂得同姓不通婚的優生學哩。
當然,我們在這裡不是討論優生學的問題,而是討論孔子聞 過則喜,聽到別人指出自己的缺點錯誤就高興的問題。
對於我們一般人來說,聽到別人說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跳起 八丈高,橫眉毛豎眼睛就不錯了。哪裡還會有什麼“有幸”的感 覺呢?
不過,仔細想想孔子所說的話,想想他為什麼會聽到別人說 自己的過錯便感到“有幸”,的確也有一定的道理。
因為,自己有了錯誤別人能指出來,總比自己有了錯誤沒有 人願意或沒有人敢給你指出來好啊。尤其是做領導的,做師尊的 如果沒有人願意或沒有人敢給你指出缺點錯誤,那你多半都已成 了孤家寡人了罷。須知,“孤家寡人“是皇帝的自稱,高高在上 脫離群眾,在這個早已廢除了帝制的民主時代,你能夠生得下去嗎?
所以,一個人,尤其是一個有地位的人,當聽到別人指出你 的什麼過錯時,一定不要惱羞成怒,暴跳如雷,而要學習學習聖 人的涵養,聞過則喜,把它當作一件“幸事”接受下來,有則改 之,無則加勉,使自己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而不是一個可怕 的人,一個沒有人願意或沒有人敢給你提意見的人。
………………………………………………
節儉總比奢侈好
【原文】
子曰:“奢則不孫①,儉則固②。與其不孫也,寧固。”
【註釋】
①孫:同“遜”。②固:固陋,寒傖。
【譯文】
孔子說:“奢侈顯得驕傲,節儉顯得穿滄。與其驕傲,寧可寒傖。”
【讀解】
當魯中人林放問孔子關於禮儀的問題時,孔子也回答說:“禮 ,與其奢也,寧儉”與這裡的說法是完全一致的。
奢與儉的問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