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劍飛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部分,俞敏洪傳奇,浪劍飛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選擇性的,一個懂得讀書的人,就能夠將知識靈活地引入生活,進而改善生活、成就事業。

北大圖書館汗牛充棟的藏書,餵飽了精神飢渴的俞敏洪。他以平均一天兩本書的速度,在一年內讀了600多本書,將中國歷史和文學典籍看了十之六七。《論語》、《曾國藩家書》、《資治通鑑》、《孫子兵法》、《三國演義》……他對《三國演義》異常痴迷,將這本書奉為聖經。宋代開國宰相趙普說自己是“以半本《論語》治天下”,後來的俞敏洪則是一把廣告刷打江山,一部《三國》治天下。

湯顯祖說:“不盡讀天下書,不能相天下之士。”俞敏洪對《三國演義》的痴迷,使他對用人與管理洞若觀火,對於如何協調人際矛盾,如何做好管理者,都有莫大的助益。先期的讀書或許缺乏實踐,卻是理論積累的寶貴階段。俞敏洪正是有了這些積澱,在日後的認識變換中,總能夠冷靜沉思,然後作出正確果斷的抉擇。

但是,從知識到事業,更多的也只是一種技巧層面的關聯,正如你精通計算機,但不一定能成為比爾·蓋茨一樣。書籍所提供的則遠遠不止是技巧,正如俞敏洪大學五年不會滿足於只掌握一種語言交際工具一樣。

俞敏洪需要的正是書籍中比技巧層面更深的精神層面的東西——智慧與理性,獨立與思考。高爾基說:“書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靈,它幫助我從腐臭的泥潭中脫身出來,如果沒有它們,我就會溺死在那裡面,會被愚笨和鄙陋的東西嗆住。只有知識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夠使我們在精神上成為堅強、忠誠和有理智的人,成為能夠真正愛人類、尊重人類勞動、衷心地欣賞人類那不間斷的偉大勞動所產生的美好果實的人。”知識所給予人的精神財富永遠超出人的預料和想像,或許在平日你只能有所感覺,但在危急時刻,它才大大顯示出驚人的力量。

第一節 莘莘學子意:學生時代(5)

智者閱讀群書,亦閱歷人生。一個人的度量是一種精神力量,是一股強大的文明力量。技巧能夠幫助你取得成功,但精神力量卻能夠幫助你維持成功,進而獲得更大的成功,這才是更為關鍵的。

被北大遺忘的角落

儘管俞敏洪勤奮好學,刻苦努力,卻也只在成績上有所奏效。大學生活的另兩大核心——友誼和愛情,對於他來說卻是一片空白。

俞敏洪在演講中說道:“北大五年,沒有一個女孩子愛我。”正是屢屢的不得意,使他磨礪出了成功者所應具有的品質:孤獨、忍耐和堅忍。他形容自己對愛情的渴望是“見到任何一個女孩都想撲上去”,雖是誇張,卻也不無自嘲。

俞敏洪自己很明白,無論再怎麼努力,成績再怎麼前進,他始終有一道坎邁不過去。所有物質上的缺失都可以經過自己的努力奮鬥來彌補,但心理上的缺陷卻更難克服。俞敏洪最清楚自己的弱點,那就是自卑。

在北大,一個來自農村的孩子,不會說普通話,也不會吹拉彈唱,無論是談吐或者是見識,都天然要比城市來的孩子略遜一籌。這些成長環境裡“先天”決定的因素在短短四年的相對隔離社會的大學生活來說,是難以追補的。俞敏洪從入學第一天開始,就蒙上了《第三帝國的滅亡》這塊陰影,並一直影響了他整個學生時代的心態。

因為自卑,俞敏洪不敢追求女生,也就無從體味愛情的甜美與浪漫;因為自卑,他也將更多的時間花在學習英語和讀書上面,很少接觸社團活動,人際關係繞來繞去也就那麼幾個人而已。畢竟,對於一個對社交沒有太大信心的人來說,面對書本,可以汲取知識獲得成就感,要比面對一個活生生的人,擔心一言不慎而引來的相處不快要好得多。用俞敏洪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我還養成了另外一個習慣,就是不善於和人打交道。首先我是從農村來的,普通話講不好;其次又產生了自卑的情緒。所以,除了跟宿舍的幾個人認識以外,跟北大的任何一個人都不認識。我在大學最大的損失之一,就是沒有參加任何大學生的活動。後來我深深體會到,大學生的活動實際上是很重要的。它對一個學生鍛鍊自己的心志,鍛鍊自己開朗的個性,鍛鍊自己與人交往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沒有學到這個東西。所以說,我在北大的五年,過了一種比較痛苦的生活。”

因此,俞敏洪的學生時代基本就是“一個人的大學生活”。用徐小平調侃的話形容:“我,北大團委文化部長;王強,北大藝術團團長;俞敏洪?觀眾,而且是大禮堂某個角落裡的站票觀眾!”

很多年後,當俞敏洪回過頭來看這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霸道獨寵

彤靈塵

任是無情也有情

夢幻天書

穿成萬人迷雌蟲文裡的白月光(蟲族)

驚兔

璇淵闕

賴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