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11部分,華夏春秋,圈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從石油使用的廣泛程度上來講,要想取代石油的重要地位,並不是那麼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石油,以及石油產品已經深入到了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不但為人類提供著活動的能源,也是生產日常用品的原料。即使是在能源這一點上,要取代石油,就必須要做出很大的努力。而在現在人類所掌握的能源中,能夠取代石油的幾乎沒有!太陽能因為受到天氣以及地理位置的限制,是不可能發揮多大作用的,風能就更別提了,水能也是有限的,而且對自然環境的破壞非常嚴重,特別是對生態系統的破壞是非常嚴重的,裂變核能因為其高成本,以及高危險性,也不大可能成為人類的主要能源。這一來,就只有尋找新的能源了。而這一切,最後都集中到了聚變核能上,而這方面的研究,自從氫彈問世之後就沒有停止過,但是直到最近,科學家才在這方面有所進展。
2004年,由西方20多個國家參與,在法國興建的第一座實驗性聚變核反應堆正式開始執行,而這正是人類和平利用聚變核能的開始,也是人類獲得這個足夠全人類使用數萬年的能源的開始!
這座反應堆在性質上,還是以實驗為目的的,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知道到怎麼駕御這個戰爭惡魔的辦法。比起裂變核能來講,聚變核能更難以控制,因為聚變必須這上千萬度的高溫下才能夠進行與維持,而這已經超過了任何一種材料的承受範圍。所以聚變核能是不可能在常規條件下進行的!解決的辦法也在很多年前找到了,就是依靠強大的磁場將反應區與別的地方隔離開來,用非接觸的辦法來控制核聚變的進行。同時用高能鐳射引發核聚變,解決了點火問題。但是,這些都只是理論上的東西,而正要把理論發展成為現實,要走的路還很長!
可以說,正是這些技術上的難關讓很多國家都停止了開發聚變核能的步伐,因為在和平時期,做什麼都需要考慮到成本與效益比的,如果成本過於高昂的話,那就不會有人去做虧本的生意了。而正是這個成本的問題,嚴重的限制了大家的發展速度。而在石油危機爆發之後,這一個限制已經有所鬆動,畢竟上百美元一桶的石油,是沒有多少國家用得起的。而且,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上來講,將自己經濟發展的命脈放到別人的手裡,這也是件非常危險的事情,所以大家都加快了對聚變核能的開發速度!
2010年,以法國為首的歐洲國家在聚變核能的和平利用上終於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那座實驗性的聚變核反應堆在安全執行了6年之後,終於證明這一技術是行得通的,而且透過研究表明,在經濟性上,聚變核能有著無可替代的優勢,而且建造成本非常低。所以,2012年,在經過了兩年的籌劃之後,法德首先開工建造了第一座功率達到了250萬千瓦,具有了實際使用價值的聚變核反應堆!
這一次,歐洲國家又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同時證明了歐洲在技術上的先進性,因為比起中國與美國來講,歐洲對能源的要求更緊迫。但是,建造了聚變核電站之後,並不表示核能就能夠取代石油,成為人類的主要能源。因為在人類的生產與生活中,電能並不能取代所有的能源!
要想將電能普及到每一個人的生活與生產之中,就必須要解決很多的問題。別的不說,就說汽車,當時汽車都是燒石油或者是液化天然氣的,這是無法用電能來替代的。雖然很多國家當時已經開發出了概念型的電能車,但是這卻遠遠的比不上燒化石能源的汽車。最關鍵的是,在軍隊中,絕大部分裝備是需要依靠化學燃料驅動的,不但是車輛,飛機,艦艇都需要依靠石油才能運轉,是電能所無法替代的!所以,要想讓電能取代化學能,恐怕要走的路還將更長。
解決的辦法有兩個,一是小型化聚變反應堆,讓這種反應堆能夠裝備到每一個車輛,飛機與艦艇上,其次就是研製高容量的儲備電腦的電池,只要儲備的電能能夠達到化學能的效率,那就自然具備了取替化學能的能力了。
要想將聚變核反應堆小型化,恐怕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為要控制聚變進行,本身就需要巨大的能源,在體積上是無法縮小的。如果裝在艦艇上,取代裂變核能就差不多了,但是要在飛機與車輛上使用聚變核能,這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了。另外,聚變核能本身也存在著危險性。與裂變核能不一樣,如果聚變核能受到的控制被破壞的話,就是一枚氫彈了!而這帶來的危險絕對不是裂變反應堆所帶來的汙染那麼簡單的一回事!
走第二條路也不那麼容易,要想開發高能電池,本身的困難,特別在在材料方面的困難是非常巨大的。現在最有效的,而且還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