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09部分,華夏春秋,圈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其實,這也要怪志願軍的情報工作出現了問題。直到進攻開始的時候,志願軍總部掌握的情報仍然是印度還保持著進攻的勢頭,而沒有發現,印度已經悄悄的將陣型進行了變化。而在這樣的情況下20軍與21軍都認為自己打擊的是印度的主力部隊,而將次要部隊的戰力當做主力部隊的戰力,自然會讓這兩個軍出現判斷上的錯誤。
由於機會來得太突然,即使有預備作戰方案,仍然需要將部隊的權力下放到各軍長的手中,只有這些軍長才瞭解前方的戰鬥情況,也才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來,而志願軍總部只是負責大方向的作戰。所以,在完成了第一階段的進攻目的之後,前線的20軍與21軍的判斷與後方的計劃出現了分歧,從這一刻開始,志願軍的危機就到來了。
在撕開了印度的防線之後,21軍並沒有急著擴大突破口,也放棄了對20軍兩個側翼的掩護,因為在21軍看來,現在他們取得的突破口已經足夠了,而且以印度軍隊的實力,根本就不需要掩護20軍的側翼。所以,21軍迅速的把主要的力量用到了對重點地區的突擊作戰,這也是他們高機動部隊的長處,按照21軍軍長當時的想法,大概認為只要攻佔了這些重點地區,那麼在這一地區的戰鬥會更順利一點吧!除此之外,20軍只留下了一個加強營的兵力守住了突破口,等待後面部隊的跟進。
失去了21軍在側翼的掩護之後,20軍也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認為他們根本就不需要掩護,僅僅在數字化步兵師中抽出了一個團的兵力,在後方對其兩個側翼提供呼應掩護,而並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掩護措施。而在這一情況下,20軍繼續向印度佔領去突擊,並且在2天之內,就前進了250公里,都快要打到印巴原來的邊境線了!
當許常青結束了國內的軍委會議之後,急匆匆的趕回了志願軍總部,一看到20軍與21軍的情況時,馬上就知道,這兩個軍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就是沒有看好自己的後勤補給線,這麼急著進攻,那不是去給印度的防禦部隊送死嗎?
看到段麒麟一副束手無策的樣子,許常青馬上明白了過來,肯定是兩個軍長沒有聽從參謀長的意見,是在獨自行動。當然,這也不能怪段麒麟指揮不到位,按照許常青當初立下的原則,只要按照進攻方向發展,那麼前線的將領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圖作戰,而並不需要獲得後方志願軍總部的批准。而這兩位軍長深化了總司令的意思,顯然,讓段麒麟的指揮出現了問題。
許常青有沒有責備段麒麟,現在責備參謀長已經沒有任何作用了,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對正在猛烈進攻的20軍下達了停止進攻的命令,同時讓21軍收縮回來,掩護20軍脆弱的後勤補給線,並且放棄那些沒有多少實際意義的戰略據點,控制好突破口。雖然,許常青的命令挽回了一部分敗局,但是,對大局來講,他的這道命令至少遲到了8個小時!
8個小時,8個小時對現代戰爭來講,就意味著一次重大的失敗。在8個小時內,空軍的戰機可以出動2次,坦克部隊可以突擊150公里以上,如果是快速反應部隊的話,這個距離絕對超過了250公里。當然,如果用空中突擊師來講的話,8個小時足夠他們組織一場大規模的戰鬥了!
其實,在中部戰場上,印度的軍隊配置絕對不弱。當初,印度就將中部地區作為了主戰場,所以很多重點部隊都配置在了這個地方。雖然,到現在印度北部地區已經成為了雙方戰鬥的重點,但是,印度並不敢對中部戰區的部隊進行大範圍的地洞。第一是,志願軍38軍已經切斷了中部戰區與北部地區最近的通道,如果要將中部戰區的部隊調到北部地區的話,那就需要繞很大一個圈子。第二是,印度並沒有掌握制空權,如果此時進行兵力大範圍的調動,難免會成為志願軍空軍的靶子,恐怕還沒有完成調動,在路上就損失一大半了吧!最後,就是印度自己的想法,雖然重點轉移到了其北部地區,但是印度非常明白,要想不輸掉這場戰爭,還是應該在中部地區做文章,不管怎麼樣,在新德里以北以及附近地區,至少有2億多人口,任何人要對付這麼多平民都是個大問題。所以,印度並不怎麼擔心首都方向。只是,到現在,印度還沒有放棄贏得這場戰爭的打算,看來印度人還沒有被打怕!
當然,既然配置了重點部隊在這裡,印度也自然將其最主要的將領也送到了中部戰場上來。而隨著中部戰區與總指揮部的聯絡出現問題,以及戰場形勢轉為防守,所以印度也開始將權力下放。而這就為其下級軍官提供了一個發揮自己能力的機會。而在這些印度將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