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0部分,華夏春秋,圈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影響,特別是在科技方面,這場戰爭中出現的很多新技術,已經成為了未來科技發展的基礎。比如無源雷達,複合制導技術,探測技術等等。當然,這些影響主要還是表現在軍事上。而在此之外,影響最大的,無疑是因為石油危機而催生的新能源!
其實石油危機已經鬧了幾十年了,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有人宣稱,地球上儲備的石油最多還只夠人類使用半個世紀,也就是說,到2030年,恐怕人類將沒有石油來發電,沒有石油來供汽車使用,也沒有了用石油化工生產出來的塑膠產品。但是,隨著石油探測技術的進步,更多的,規模更大的油田相繼被發現,而且,隨著石油提煉技術的提高,現在已經可以大幅度的降低重油裂化的成本,也就是說,以前當做廢物的瀝青與重油油田已經成為了珍寶。而到2009年,按照已經探明的世界石油儲備,至少還可以供人類使用80年,即使再也發現不了任何新的油田,現在發現的瀝青與重油儲備還可以供人類使用200年。當然,很多人都認為,人類所發現的石油資源只是冰山一角,而隨著探測技術,以及石油生成理論的突破,這一理論已經逐漸被證實了。以前,人們認為石油只回在海相沉積盆地,也就是沉積岩中才會產生,但是現在,人類已經在花崗岩中發現了石油!另外,還有煤層氣可以作為天然氣的替代品。而對全球埋深在2000米以下的煤層氣的計算結果表明,這一儲量已經超過了現在天然氣儲量的2倍!所以,人類的發展還遠沒有走道因為能源枯竭而受到限制的地步。而且,石油的開採與生產成本遠低於別的能源,所以,石油一直是人類的主要能源。在這場戰爭之前,沒人想過要加快新能源的開發速度,而從經濟上來講,也沒有這個壓力。但是,這場戰爭帶來的石油危機,卻讓所有國家都認識到,現在已經是開發新能源的時候了。
石油作為一種戰略資源,在每個國家的經濟體系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這從根本上講,就是能源,能源是一個國家的基礎與支柱。但是,反觀現在的國際秩序,大部分的發達國家的石油儲備根本就無法滿足自己經濟的需要。而在眾多強國之中,只有俄羅斯是石油輸出國,而美國是把自己的石油儲備了起來,先用別人的,直到把別人的石油用完了,才使用自己的,而也只有美國有強大的軍事力量能夠保護其在世界各地的石油產地,這也是美國發動侵伊戰爭的主要原因。另外,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上的第二大石油進口國,而歐洲出了擁有北海油田的英國之外,沒有哪個國家不缺油。但是,在美國之外,另外的國家都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可以為自己提供安全的能源保證。而將自己的經濟命脈放到別人的手裡,即使現在是盟友,那也是不安全的,因為在國家搏弈中,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暫且不說美國實行全面的石油封鎖政策,就算是歐佩克提高油價,都已經對發達國家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幾乎就要逼迫美國開採自己的石油來應急了。所以,在這種經濟與安全的全面壓力下,所有有實力的國家都考慮到了發展能夠取代石油的替代能源。而在所有被想到的替代能源中,以可控聚變為基礎的新型核能成為了最有前途,也是最受到重視的替代能源。
其實,自從第一枚氫彈在比基尼島上爆炸之後,人類就知道聚變產生的能量遠遠大於裂變。而這種核能幾乎是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就以地球上的水中含有的重氫來計算,這都足夠人類使用上億年了!但是,要控制聚變並不如同控制裂變一樣簡單,因為聚變的條件要求更高,只能在上億度的溫度下,聚變才會發生,而要讓聚變得到控制,並且將爆發出來的能量轉化為可接受的能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另外,聚變之後轉化成的只能是電能,而要用電能完全取代石油的內能,還需要在電能的儲備利用率,也就是電池的效能,以及電能的傳輸,也就是電力傳輸系統等等方面下大工夫,研製出更先進的產品,才能夠在人類的實際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最早的聚變實驗堆是在法國建立的,這座實驗堆從2005年就開始運作了。但是,在實驗中,還是暴露出了許多的問題,比如聚變產生的熱能怎麼大規模的轉變成電能,而電能又怎麼儲備。這些都不是一時半會能夠解決的。而要在這些方面取得進展,就必須要在材料學科方面取得長足進步。所以,相關的投資是非常巨大的。現在,法國已經為此投入了數十億歐元的研製經費,但是很多初級問題都還沒有解決,如果真要讓其達到有經濟使用價值的地步,恐怕需要投入的資金將以千億計算吧!
是石油危機之前,正是這些技術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