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20部分,華夏春秋,圈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集團軍的主力部隊,也就是他奇拉維曾經擔任軍長的第1坦克軍的三道防線。按照這個進攻速度,再過2個小時,恐怕第一集團軍就要被切割開來,遭受到滅頂之災了。而跟在裝甲師後面的機械化步兵師已經將這個口子撕到了30公里寬,隨著機械化步兵師不斷的向想側擴張,印度人的末日也就更近了!
對於整個參加這場戰鬥的志願軍部隊來講,39軍受到的限制是最少的。因為許常青很清楚,以39軍的規模,裝備,組成,訓練,是很難在戰場上打出花樣來的,他們擅長的就是打苦戰!即使現在39軍改變了作戰方法,但是本質上還是沒有變化,仍然是裝甲部隊在前面衝鋒,然後由步兵對陣地進行掃蕩,並且穩固後方陣地。當然,許常青也很清楚林先覺的個性,這並不是一個愛冒險的軍長,比起20軍的唐爵要穩重多了。當然,如果不穩重的話,也當不上這支中國解放軍最重要的軍的軍長!
而當39軍開始對印度軍隊進行切割的時候,就已經吹響了最後進攻的號角。而此時,印度人的突圍希望還遠遠沒有到來。看來,印度人在這場戰爭到現在為止的最大的一次失敗就要到來了!
第十二章 空中絞殺
第十二章 空中絞殺
現代化的戰爭永遠不可能是單一軍種的戰鬥,自從海灣戰爭之後,空地協同,空海協同,以及海地空三軍協同作戰已經成為了標準模式。而現在隨著各國開始建設天軍,而且資訊戰的提升,現在的戰爭已經是一場四維戰爭了,而新生的電磁空間,恐怕是所有需要爭奪領域中最重要的吧!而印度在前面發動反擊的時候,使用了全頻段干擾,正是電磁戰的一種表現形勢,只是這樣的辦法,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並不為大多數國家所認同。
而在前面的介紹中,似乎大家只發現對地面戰鬥著筆的地方最多,而很少提到空中戰鬥,而電子戰已經融入到了普通戰鬥之中,加上戰鬥是從戰略,或者是戰役的層面上介紹的,並沒有過多的描寫電子戰而已。但是,對於空戰,恐怕大家都已經陌生了太久。而這並不表示空中戰鬥不重要,也不表示志願軍的空軍就在一邊看熱鬧。其實,從志願軍入巴作戰,幾乎每次戰鬥都離不開空軍的支援。而之所以在前面沒有重點介紹志願軍空軍的行動,是因為志願軍空軍確實還沒有遇到對手。而枯燥的對地支援行動,也沒有什麼好描寫的。但是,當志願軍空軍的對手出現的時候,戰場上的重點無疑轉移到了空中去。用杜黑的話來說,誰控制了天空,那誰就握住了戰爭勝利的鑰匙!
志願軍入巴作戰已經過了近20天。對印度地面部隊來講,這20天內,完成了從進攻到防禦的轉變,換句話講,印度人已經失去了主動權。但是,印度並沒有在這20天中損失過多的主力部隊,也就談不上在地面戰鬥中完全失敗。但是,要對印度空軍來講,這20天簡直就是標刻著他們恥辱的20天,是一個大國空軍被擊垮的20天,是印度空軍永遠都不會忘記的20天!
在志願軍參戰之前,即使中國空軍一直保持著對印度的強大壓力,但是印度空軍仍然佔據著戰場的主動權,並且控制了大部分戰區的制空權,甚至對巴基斯坦後方的重要設施發動了空中打擊。此時,印度空軍的至少擁有4000架作戰飛機,其中大多數是美國提供的第三代戰鬥機。除掉為了對付中國空軍的必須戰機之外,印度一直在印巴戰場上保持著2500架戰機的空中力量,力求迅速戰勝巴基斯坦,在中國的干預還沒有起效之前,結束這場戰爭!但是,印度人的如意算盤完全落空了。
志願軍參戰之後,中印空中部隊打了沒幾個回合,印度在印巴戰場上保持的空中力量驟減到了500架,這僅能在重點地區提供有限的防空能力。而印度很清楚,志願軍絕對不是中國進攻的主要部隊,因為志願軍無法收回中國在印度東部地區的失地。所以,印度一直不敢將其他地區的空中力量抽調過來,甚至連地面部隊都不敢進行大範圍的調動,就是害怕中國突然從背後來上一刀,那印度就徹底的完蛋了!
失去了空中力量的保護,印度軍隊的戰鬥打得異常艱苦,而在印度的所有損失中,至少有60%是由中國志願軍空軍造成的。很明顯,如果印度無法奪回制空權,那麼他們永遠不可能讓戰場局勢得到改變,也就永遠不可能戰勝志願軍!所以,印度人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美國的身上,而美國也如其所願的,將空中志願軍派來了。只是不知道,這直僅僅500人的隊伍,能夠在千軍萬馬作戰的這場大規模區域性戰爭中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當美國志願飛行隊適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