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9部分,華夏春秋,圈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境地中。

其實不用說中美歐三大海軍,僅僅是一個日本就讓俄羅斯頭痛了。在第二次英阿馬島戰爭十多年後,當日俄因為北方四島的歸屬問題而爆發戰爭的時候,俄羅斯終於嚐到了不重視海軍發展的苦頭,而當他再想發展自己的海軍時,卻再也沒有機會與能力來追趕前面的領跑者了!

“海洋”號的沉沒,對全球海軍發展產生的巨大影響,在當時還並不明顯,因為緊接著的一段和平時期,並沒有機會讓中美歐三方來檢驗自己海軍的發展方向是否正確。但是,當戰爭再次爆發的時候,“海洋”號給眾多國家的啟發表現出來時,大家才認識到,其實海戰的革命從那一刻就已經開始了。當然,現在沒有多少人會注意到這裡的,而是繼續關注著這場海戰!

因為失去了三艘主力航母中的一艘,現在歐洲聯合艦隊的主要防空能力都壓到了兩艘法國的航母身上。“戴高樂”號與“密特朗”號雖然能夠為艦隊提供足夠的防空力量,但是卻無法為攻擊機部隊提供護航力量了。所以,歐洲聯合艦隊也降低了攻擊強度,以小規模的攻擊來打擊馬島上的阿根廷軍隊。同時,讓潛艇部隊深入到了馬島與阿根廷本土的航線上進行破交作戰,限制阿根廷向馬島輸送更多的部隊,以及作戰物資。當然,空戰還在斷斷續續的進行著,而阿根廷空軍的力量也正在被逐步消耗掉!

在歐洲聯合艦隊繼續在戰場上對阿根廷軍隊保持在有限的壓力時,歐洲內部,也開始為補充聯合艦隊的作戰能力而努力著。

在“海洋”號沉沒兩週之後,英國的“海上移動基地”的最後一個艙段也完成了舾裝工作,由一艘轉用的30萬噸級超大型駁船運到了阿森松島附近海面。按照計劃,5個艙段將在這裡完成對接與組裝工作,並且進行戰前的測試,然後就將投入到戰鬥中去。

為了保證“海上移動基地”有足夠的打擊力量,歐洲人再次聯合了起來。英國空軍派遣了120架EF2000戰鬥機,部署到了這一基地上,而德國也派遣了120架EF2000戰鬥機,義大利出動了80架EF2000戰鬥機,西班牙出動了60架同類戰鬥機,而法國更是派遣了120架空軍使用的“陣風”戰鬥機。一時間,這個“海上移動基地”上至少部署了500架作戰飛機。而按照設計的戰機攜帶量,還有120架的空間。而英國人是打算再部署一部分運輸機到這裡來的,因為這些戰鬥機提供的打擊力量已經足夠了,而接來的登陸作戰,將需要數量巨大的運輸機。所以,這部分力量也是不可欠缺的!

直到這時候,阿根廷人的考驗才到來。而當他們的將領拿到中國與美國分別送來的衛星偵察情報之後,阿根廷人也認識到了危險。即使傾其全國之兵,恐怕也難以與這麼強大的空中力量對抗。所以,此時阿根廷只有全力防守,即使無法對歐洲聯合艦隊發動打擊,也要保住馬島的制空權,同時期望在地面戰鬥中,給歐洲軍隊帶來不可承擔的傷亡,以此讓歐洲人放棄軍事行動!只是不知道,阿根廷的這個計劃能夠實現嗎?而在沒有空中優勢的情況下,阿根廷軍隊能夠堅持多久呢?

第六章 由海到陸

第六章 由海到陸

21世紀初,所有大國在制訂海軍發展計劃的時候,都考慮到了由海到陸的作戰策略,特別是在近海與瀕海地區的作戰行動,將成為未來海戰的主要方式。當然,這是因為前蘇聯解體之後,已經沒有任何大國能夠與西方國家的海軍對抗。但是,現在中國已經迅速的發展了起來,正在崛起的中國海軍已經能夠在大洋上與美國海軍對抗,而現在,這一戰術還實用嗎?

從本質上來講,英阿這場海戰最初是在遠洋上進行的,這是因為歐洲艦隊並沒有能夠獲得制海權與制空權,但是當雙方的空中優勢易手之後,為了奪回馬島,歐洲艦隊必然要對馬島上的阿根廷軍隊發動空中打擊,為後面的登陸行動做準備,所以,這必然將逐漸發展成為瀕海戰鬥,特別是在英國的“海上移動基地”到達戰區之後,這將成為海戰的主要形式。

當初,美國首先開始了“海上移動基地”的概念性研究,其目的就是要依靠這種能夠提供強大的後勤保障能力,以及投送能力的支援,迅速的將登陸部隊送上岸,奪取登陸的灘頭陣地,將戰鬥迅速的推進到內陸地區。後來,美國卻放棄了這種新概念武器系統,原因很簡單,隨著中國海軍的發展,要想在未來的海戰中確保能夠在對方的近陸地區建立一個海上基地,這本身就是一件並不大可能的事,而且將會非常危險。而強化海軍戰鬥部隊,特別是航母艦隊,才是海軍最主要的發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血族戀人

溫暖寒冬

東風導彈車都開,你管這叫代駕?

誰煮魚

命運與金盃

換裁判

顧總請放手,妹妹我就是個妖孽

四月烽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