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8部分,華夏春秋,圈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然也就不用搞一個航母艦隊出來了,由別的戰艦來承擔艦隊的防禦工作!
在中國海軍中,提出改進航母生存能力的方案,就是透過減少載機數量來達到這一目的的。當然,這自然不可能引起別人的重視,所以這一方案最後被放棄了。但是,它仍然將作為保留方案,當在技術上取得進步之後,再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也就是說,這些研究都作為技術儲備給保留了下來,如果未來的發展讓航母能夠重新獲得春天的話,那自然會在現在的基礎上重新開始研究。這一來,中國就決定以建造大型的,防禦能力十分強大的,而且主要以遠端火炮為打擊手段的現代化的戰列艦作為未來海軍的主力戰艦了。當然,航母被保留了下來,自是並不承擔多少打擊任務,而是作為艦隊的防空戰機載體使用。而讓戰列艦能夠煥發青春的主要原因,不可否認的要歸公於兩項才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新技術!
第一種新技術就是成功的解決了電磁炮用於實戰的技術難關。說白了,這就是材料方面的問題,因為所有研究電磁炮的國家都遇到了一個攔路虎,就是電磁炮嚴重的燒蝕問題。如果這一問題得不到解決的話,電磁炮就絕對無法投入到實際的使用中來。當然,歸根結底,這還是材料的問題,因為當電磁炮發射炮彈的瞬間,兩個導軌之間有數萬,甚至數十萬安培的電流透過,這將產生嚴重的電燒熔,一般的材料根本就無法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所以,只有研製出一種新的低電阻,耐超高溫,同時熱變形非常小的材料,才能夠讓電磁炮具備實際的使用價值。而在這一技術上,中國的科研人員成功的取得了突破,現在已經調配出了一種新型合金,能夠在電磁炮所需要的條件下工作。只是這種材料還需要繼續完善,但是這已經讓電磁炮的發展取得了一個巨大的進步。
當這種新材料製造的第一門203毫米口徑電磁炮送到海軍的火炮實驗場的時候,實驗人員驚奇的發現,這門電磁炮在發射45公斤級彈藥的時候,初速竟然能夠達到每秒3000米!而這還是初步的實驗結果,如果在相關的技術方面能夠繼續取得突破的話,相信製造出初速達到每秒5000米以上的電磁炮也不會有多大的難度!當然,透過改進炮彈的外型,並且使用最新的彈道技術,就算不使用增程彈,其射程也能夠達到150公里,這已經超過了美國研製的電熱炮的射程!最後,這些研究人員根據已有資料,對460毫米口徑火炮得出了計算結果,使用普通炮彈的射程能夠達到250公里,如果使用現有的火箭增程彈的話,射程將超過550公里!即使與現在的反艦導彈做比較,這一射程也一點都不短,而且因為炮彈大部分時間是在大氣層外飛行的,所以速度自然比導彈快了許多。這就為新式戰列艦的主炮奠定了火力與射程的基礎!
另外一項技術突破,仍然是電磁炮方面的。與普通的火炮不一樣,電磁炮依靠並不是化學能將炮彈發射出去,而是依靠瞬間的強大電能,賦予炮彈極高的初速,將炮彈發射出去。這一來,顯然就需要一個巨大的電能儲備器,並且能夠在短時間能將儲備的電能釋放出來,同時補充電能的時間也不能太長。當然,最好的選擇就是更好的蓄電池,而在蓄電池的材料技術沒有得到解決之前,就只有考慮別的方法了。而這次,中國選擇了與西方國家一樣的技術,即飛輪蓄電技術。透過永磁裝置,將電能暫時以動能與勢能的形式儲備下來,在使用的時候,再透過永磁電機,將儲備的機械能迅速的轉變為電能。當然,這一技術的關鍵仍然是材料。因為要想讓儲備的動能足夠多,而儲能裝置的體積又足夠小,就只能讓飛輪的轉動速度更快。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下,哪怕是產生一點點摩擦,都將燒燬電機。所以,無摩擦軸承技術是一個難關。同時,永磁電機也是一個難關,這類永磁電機絕對不是潛艇與艦艇上的那種,要求更高,並且要求能夠在瞬間承受巨大的電流衝擊。而這是解決電磁炮具備實戰能力又一個關鍵技術。各大國都在這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與物力,希望能夠儘快的取得成果,讓自己的電磁炮具備有實戰的能力!
中國在這方面確實是後來居上,這大概也與中國在這方面的投入有關吧,畢竟每年數千億的研究經費不是拿來白花的,如果搞不出一點成果來,恐怕很難向人民交代了。在2010年初,中國就已經制造出了體積只有1立方米左右,能夠瞬間輸出25兆焦的儲能裝置。而一門120毫米口徑坦克炮發射炮彈時的動能大概是10兆焦,460毫米火炮發射時的能量大概也就45兆焦左右。也就說,只要將兩臺這中儲能裝置聯動,就能夠為一門460毫米主炮提供足夠的發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