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1部分,華夏春秋,圈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3型護衛艦。另外,還有1艘兩棲登陸艦,3艘登陸艦,以及10000多名準備參加登陸作戰的海軍陸戰隊與陸軍官兵。當然,英國還將手裡所有能夠使用的核潛艇都用上了,現在至少有8艘核潛艇在南大西洋執行作戰任務。
前面已經介紹了“海洋”級的發展情況,而現在“海洋”號的姐妹艦“皇家橡樹”號正在進行緊張的建造。按計劃,這艘航母將在“海洋”號服役2年之後,才會加入英國皇家海軍。但是,戰爭的到來,讓這艘航母的建造速度加快了。雖然,航母的設計做了改變,但是這並沒有難倒英國人,而是迅速的加快了航母的施工進度。現在航母的主體工程已經快要結束了,而在下水之後,按照“海洋”號的進度,大概只需要半年左右,這艘航母就能夠入役了。到時候,英國海軍的實力將大大增強。而現在,英國議會已經批准了“海洋”級的第三艘,也就是“反擊”號的建造申請,並且在審議建造第四艘的必要性。
很顯然,英國這次還真是下了決心,要重建自己的“無敵艦隊”了。如果英國擁有4艘排水量6萬噸左右,能夠最多攜帶75架戰鬥機的大型航母的話,英國海軍的實力絕對不可小看!當然,值得懷疑的是,以英國的國力,能夠支撐起這麼大一支艦隊的開支費用嗎?
法國實現了自己的諾言,派遣了大量的戰艦參加歐洲聯合艦隊,佔到了其中的30%左右。畢竟,法國是歐洲一體化的火車頭,更是歐洲少有的海軍強國之一,其海軍實力與英國海軍差不多,所以,法國人出手也很是大方。
法國參加聯合艦隊的有2艘航母,即“戴高樂”號,以及與“海洋”號幾乎同時服役,並且設計上幾乎差不多的“密特朗”號。只是,這艘航母攜帶的是“陣風”戰鬥機,而並不是EF2000而已,而且載機數量也達到了80架左右,畢竟“陣風”要比EF2000稍微小一點。另外,法國還派遣了6艘“地平線”級驅逐艦,以及8艘“歐洲聯合護衛艦”作為護航戰艦。在地面部隊中,法國也將在印度的外籍軍團調了一半過來,搭乘著1艘兩棲登陸艦,以及2艘綜合登陸艦過來了。而法國現在服役的4艘“天蠍座”級核潛艇也趕了過來,開始協助英國潛艇對抗海面下那些不明國籍的潛艇。
雖然德國的海軍並不強大,沒有航母,也沒有核潛艇,但是德國為了表示對英國的堅決支援態度,也出售非常大方,派遣了4艘124級護衛艦,4艘123級護衛艦參戰,佔到了聯合艦隊兵力的20%左右。而這是德國海軍第一次向海外派遣兵力,自然表現得非常出色。而為了提高海軍的實力,德國甚至派遣了10多名飛行員參加到英國皇家海軍航空兵中,擔任EF2000的戰鬥機駕駛員。雖然,部分原因是因為英國海軍缺乏EF2000的飛行員,而空軍飛行員都要經過培訓,才能上航母。但是,德國的這一行動立即就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德國是二戰的戰敗國,戰後受到了非常多的限制。雖然,在冷戰時期,西方國家為了對抗蘇聯,放鬆了對德國的限制,讓德國的軍事實力又發展了起來。而在冷戰結束之後,美國為了扶持更多的國家,也預設了德國的崛起,並且在阿富汗戰爭之後,允許德國軍隊進入阿富汗執行維和任務。但是,德國的每次海外行動都是非常小心的,而且規模也不大。而這次,德國不但派遣了海軍艦隊,而且還讓其飛行員去英國的航母上戰鬥。誰都知道,德國這次大概在準備計劃建造航母了!除了這一暗示之外,還不得不說下歐洲聯合部隊。
在歐洲開始了經濟一體化之後,其軍事一體化也就提上了議事日程。最先完成組建的是地面聯合部隊,這是在巴爾幹半島戰爭之後組建的,最先就用到了維持這一地區的秩序中來。隨即,歐洲也開始組建聯合海軍。雖然,德國派遣了不少的地面部隊參加聯合部隊,這是因為德國是陸上強國,而並不是海上強國,所以,德國在聯合海軍中佔的分量並不大。而在歐洲,德國的經濟實力是第一的,人口也是最多的,所以,如果德國不在聯合海軍中多出點力的話,自然很多國家都不會滿意了,特別是法國,因為法國的海軍是非常強大的。而現在的戰爭又是一個大海戰的時代,所以,德國要想能在聯合艦隊中充當起更重要的角色,就必須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而一支強大的海軍,是絕對離不還航母的。所以,德國也已經將建造航母的事情提上了日程安排。當然,在這之前,是必須要培養自己的海軍航空兵飛行員的,所以,德國這次,也是在為自己培養一支強大的海軍努力了。
當然,海軍絕對是一支進攻性的部隊,這是由海軍本身的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