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2部分,華夏春秋,圈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己選擇了一條無法回頭的路。當潛艇進入海溝之後,這條路更是再沒有別的選擇了。在他們面前,是自然造成的障礙,而在突破自然的阻攔之後,他們還將面對敵人的威脅!
情況並沒有像宋偉他們想象的那麼好,進入海溝之後,宋偉才發現,這並不是他想象中的那條海溝。海底火山活動造成了大量沸騰的海水,而隨著熱的海水上升,冷的海水下沉,形成了極為紊急的海流。而且這不是水平面的海流,而是垂直面的海流。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潛艇要保持住深度,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遇見上升的海流還沒有什麼,最多就是被抬高一點,但是遇見下沉的海流時,那麻煩就大了。如果一不小心突破了潛艇的極限下潛深度的話,就不需要印度人的魚雷來解決他們了,光是海水巨大的壓力,就可以將這條鐵管子給壓扁了!而這樣的情況,宋偉他們並沒有少遇到過!
剛進入海溝,就遇到了一道下沉的海流。如果不是航行長迅速的放掉了壓載水艙的水的話,恐怕現在宋偉他們都成了龍宮的客人了。而宋偉並沒有批評那位自作主張的軍官,而是表揚了他善於決斷的能力。但是,從這之後,宋偉他們後面的路就不是那麼好走了。
為了避免再出現危機情況,潛艇不得不開啟了低功率探測聲納。幸好,海溝中的地質活動掩蓋了他們的發出的噪音,不會被海面的探測器探測到,當然,宋偉他們也不知道海面上到底有沒有印度艦隊。而速度也降低到了4節。這是他們在海峽中能夠維持的最高的速度了,如果再快的話,很可能還沒有發現危險,就被旋渦捲了進去,永遠也升不上海面了。
經過十多個小時的艱苦航行,宋偉徹底的理解了人的力量是多麼的渺小。雖然093算不上是世界上最好的潛艇,但是也是很先進的了,而在這道自然界出的難題面前,這艘集最尖端的科學技術為一體的潛艇卻顯得是那麼的無力與秒小。也許,一條海里的魚這時候都會比這艘潛艇顯得更自如吧!
困難是有,但是被克服了之後,就算不上是什麼困難了。經過了十多個小時的艱苦航行,宋偉他們終於闖出了這道鬼門關,來到了海峽另外一側的邊緣上,也是他們準備伏擊印度艦隊的地方。
檢查了艇上的情況之後,宋偉指揮潛艇停在了一條密度海底的下面。在這裡,他們可以停到海面上的一切動靜,但是海面上的反潛艦艇卻難以發現他們。那條海底密度層面就如同一道單向玻璃一樣,很好的保護著下面的這艘潛艇。
很多人也許不理解,為什麼在密度海底下面的潛艇能夠聽到上面的聲音,而在上面的反潛戰艦卻聽不到下面潛艇發出的噪音呢?其實這是個簡單的折射問題。一般,海底的海水密度要高於海面上海水的密度,所以,聲音在透過這個密度躍層的時候,自然會產生折射與散射。這與光在玻璃的表面上產生折射是一樣的道理。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海底發出的聲音,一般都會折射回海底,無法到達海面。但是上面傳來的聲音,在折射之後,仍然會傳到海底。當然,如果這個密度關係反過來的話,海面上的水密度較大,海底的水密度較小的話,那前面的情況也就反了過來。而這就不再能夠對潛艇提供掩護,而是蒙上了潛艇的耳朵了。當然,任何一位潛艇的指揮官都不會讓自己的潛艇處於這麼不利的境地之中的。
完成了隱蔽工作之後,留給宋偉他們的就是等待了,而這幾乎是潛艇兵當做家常的事情了。而宋偉也並沒有讓潛艇關閉反應堆,他並不怕反應堆產生的噪音被印度人發現,而且他也需要在必要的時候,讓潛艇加速,對印度艦隊發動攻擊,或者是逃避印度人的攻擊!
海面上,印度的“甘地”號航母戰鬥群正在距離宋偉他們潛伏的地點不到100公里的地方,高速向著潛艇的伏擊圈航行著。
到了斯里蘭卡海溝上之後,印度艦隊指揮官休伊特終於鬆了口氣,現在他不用太擔心中國潛艇的威脅了。中國潛艇一直在東部的海域活動,而潛艇要透過斯里蘭卡海溝,幾乎是件不可能的事情。而且在進入海溝之前,休伊特已經派直升機在海溝上密切監視200米以上的海域,並沒有發現有中國潛艇活動的跡象。而在東部的中國潛艇要想繞過海溝的話,即使以最大的速度前進,也至少需要5個小時,而5個小時之後,航母艦隊就已經進入保克海峽了,所以根本就不會對印度艦隊構成多大的威脅了!
看到一個小隊的戰鬥機降落到航母飛行甲板上,休伊特皺了下眉頭,似乎有種不那麼好的預感。從衛星情報上來看,中國遠征艦隊的“中華”號航母戰鬥群正在加速趕來,現在距離他們只有1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