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80部分,華夏春秋,圈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命,而以太空科技為代表的第六次科技工業革命則是從外界拓展了人類社會的生存空間,而這也是人類發展的必然方向。
關於第六次科技工業革命對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以及對人類社會發展方向所做出的限定,在各種歷史文史記載中已經是長篇累櫝的了,所有人都知道這次科技與工業革命產生了多麼深遠的影響,但是,對於引發這輪科技與工業革命的那場軍備競賽的記載卻並不多,也許,後世的人不願意回憶起那段人類歷史上最為艱難,也是最接近毀滅邊緣的歷史吧!
這場軍備競賽是由中國最先挑起的,關於中國為什麼要發動這場軍備競賽,這些已經在前面做過介紹了。當然,這場耗時長久的軍備競賽對中國以及全世界帶來的麻煩,卻永遠沒有人能夠想到。
21世紀的80年代初期,中國在解決了人口帶來的壓力之後,同時透過獲得更多的資源,以及生存空間,國內經濟發展解脫了最後一個束縛,按照當時中國的實力,雖然對美歐都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但是仍然無法取得絕對性的優勢,特別是美歐將中國視為頭號敵人之後,隨時可以聯合起來對付中國,即使是雙方才經歷了一場規模巨大的恐怖戰爭,但是這仍然對美歐聯合對付中國的關係沒有產生多大的影響。特別是當中國的經濟問題得已解決,有了更多的精力用在對外干預與行動上的時候,美歐的聯合已經成為了必然的事情。反正,在當時的情況下,中國不可能貿然與美歐之間進行一場戰爭,即使是隨著科技的進步,核武器的威脅已經越來越小,戰爭從新回到了常規戰爭的範疇之內,中國也不大可能貿然的發動一場戰爭來解決國際上遇到的問題。因此,中國發動一場軍備競賽,與美歐拼科技與經濟實力,而這也正是美歐之間難以合作的一個方向,相當於是進行了一場三方的競賽,這不但成功的分散了美歐的力量,同時也使美歐不可避免的要與中國展開正面的競爭。所以,中國做出發動軍備競賽,從綜合國力上來比拼的辦法也是最好的辦法!
2081年,中國就在原有的基礎上擴大了天軍的規模,首先建立的是第一支空天戰機大隊。雖然在此之前,中國已經有了數支空天戰機中隊,能夠執行一般的近地太空攔截任務。但是,從根本上來講,這些空天部隊仍然只能夠算得上是國家戰略防禦系統的一個補充,是作為戰略防禦性部隊而建立的,而在實戰中的使用也說明了這一個問題。當然,單純的戰略性防禦是難以在未來戰爭中將天軍的效能完全發揮出來的,特別是在高強度的戰爭中,防禦往往是失敗的開始。因此,為了完全發揮出天軍的作用,就必須讓天軍具備有進攻的能力,使其成為一支戰略打擊力量。而中國在原有的幾個空天戰機中隊的基礎上擴建出幾支空天戰機大隊,就是將天軍朝戰略打擊部隊方向發展的開始!
雖然當時還是一個大致上和平的時期,但是迫於各國都在抓緊擴軍備戰,所以中國這次的行動是相當迅速的。在當年年底,第一支天軍空天戰機大隊就在蘭州成立了。這是在原有的一箇中隊的基礎上擴充而來的,骨幹人員都在中俄戰爭中獲得了實戰的考驗。當然,大部分的人員,特別是飛行員都是直接從空軍的戰鬥機部隊選拔出來的,都擁有2500小時以上的飛行時間,年齡在25歲到35歲之間,軍銜最低的都是上尉飛行員。而他們在進入了天軍之後,立即開始了全面的訓練。這幾乎是一種不計成本的訓練,每人每天都要飛2個小時以上,重點是熟悉空天戰機的效能,作戰技巧等技術方面的東西。而到了第二年年初,這支部隊已經形成了初步作戰能力,全大隊80%以上的飛行員透過了考核,到了2082年年底,所有飛行員都已經具備了作戰能力,標誌著該大隊已經完全具備了實戰能力!
而在2082年年底,中國已經先後成立了四支空天戰鬥機大隊,空天戰機部隊的規模比2年前擴大了5倍以上。按照2083年中國公佈的國防白皮書中對天軍職責以及作戰能力的闡述,這支部隊已經成為了中國國家戰略防禦系統的中堅力量,承擔起了國家戰略防禦任務的80%。當然,這也使得中國的國家戰略防禦能力大大增強。而就在這一年,美國的資深國際事務分析機構“藍德”公司曾經為美國總統做了一份分析報告,在該報告中,已經非常露骨的表示中國的國家戰略防禦系統已經能夠抵擋美歐的聯合戰略打擊!當然,這只是從一個方面說明了問題,也表示出了美國對中國這種全力擴大太空部隊所產生的憂慮與擔心!
當然,這還僅僅是一個開始。在2083年初的一次國防會議上,中國的高層領導人再次提高了天軍的地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