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79部分,華夏春秋,圈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日本艦隊的反潛實力確實不怎麼樣,特別是在面對高速核潛艇的時候,日本的那些水面反潛艦艇幾乎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另外,日本的那些AIP潛艇就更拿中國的核潛艇根本就沒辦法!當然,這一戰,也嚴重的暴露出了潛艇使用的主力武器,魚雷本身存在著嚴重的問題!
在導彈技術高速發展的現在,卻並沒有能夠取代魚雷的海戰中的位置,因為在海水裡,導彈並不能像魚雷一樣作戰,所以,魚雷一直是潛艇最重要的作戰武器!
當然,因為魚雷無法像導彈一樣的高速運動,雖然俄羅斯曾經開發出了速度達到200節以上的高速魚雷,但是實驗證明,這種魚雷只能在短距離交戰中發揮作用,而在這種距離上,對潛艇是非常危險的。所以,這種魚雷最終並沒有得到普及,魚雷的速度仍然在70節以內,而且在很多時候,為了保證魚雷攻擊的準確性,必須要將魚雷的速度控制在50節以內!當然,更快速的,更先進的魚雷也在研製之中,只是在這場戰爭的初期,主要還是以前的魚雷在為潛艇提供主要的作戰手段!
正因為魚雷本身的速度過慢,雖然能夠在水線之下對艦艇造成更大的破壞,但是魚雷本身的穿透能力並不是很強。而以前的戰艦的水下防禦能力並不是很強,在200公斤左右的戰雷頭面前,根本就沒有多少的生存能力。所以,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沒有認識到潛艇用魚雷的重要性。而現在,這場戰爭證明,隨著裝甲防禦技術的進步,特別是在面對戰列艦這種海上鋼鐵怪物的時候,潛艇的魚雷顯得非常的“軟弱”!
不管怎麼樣,這是中國潛艇在這場戰爭中第一次露臉,也是帶著實驗性質的一戰,是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之後,潛艇第一次在戰爭中發揮自己的作用!所以,這一戰非常具有借鑑性,更具有代表性,是後面中日潛艇大戰開始的訊號!
之後,中國潛艇在鳥島附近再次偷襲了日本艦隊,“長城5”號核潛艇命中了一艘日本主力艦。在這艘潛艇的報告中,聲稱擊沉了日本的“神通”號戰列艦,隨後,中國政府在沒有經過證實的情況下,宣佈了這一訊息。當然,在很大的程度上,這是為了提起國內的戰爭士氣,讓更多的人受到鼓舞,投入到這場戰爭中來。但是,事後證明,被擊沉的只是日本的一艘巡洋艦,並非戰列艦!
事後,“長城5”號的艇長受到了審問,最終確認是電子系統出現了故障,將這艘巡洋艦判斷成了一艘戰列艦!當然,中國之後並沒有更正自己的戰報,反正是在戰時情況之下,出現一些問題是再所難免的事情!
其實,戰爭中,潛艇出現判斷錯誤的情況並不少見,在二戰中,這樣的情況經常出現,即使是在現代化的戰爭中,這樣的情況也不少見!雖然這一情況引起了很多人的重視,但是結果並沒有改變多少,因為要提高潛艇本身的偵察與探測能力,有著非常巨大的技術障礙,更存在著巨大的危險!
透過這兩次潛艇戰,中國的潛艇部隊終於認識到了一個現實問題,即在戰爭時期,偷襲對方的戰艦,這並不是潛艇最拿手的本事,所以開始將主力轉移到對日本商船隊的襲擊上來,只是在偶爾遇見了對方落單的戰艦,潛艇指揮官有著十足的把握之後,才會下手!
戰爭爆發半年之後,中國損失了第一艘潛艇。這是一艘099級核潛艇,該潛艇在執行破交作戰的時候,掉入了日本設定的陷阱之中,遭到了十多艘日本潛艇的圍攻,最終在擊沉了3艘日本潛艇之後,沉沒在了南鳥島附近,全艇66名官兵中,沒有一人能夠逃出來!
可以說,潛艇戰本身就是非常殘酷的,如果潛艇受到攻擊,最終被擊沉的話,幾乎沒有人能夠倖免!這就是潛艇戰的殘酷性,而一般的海戰中,即使再殘酷,一般也會有艦員逃生出來。而在隨後的3次破交作戰中,中國接連損失了4艘潛艇,都是因為掉入了日本早已經設定好的反潛圈套中,遭到對方優勢兵力的攻擊,最終戰沉!
此後,中國潛艇在執行破交作戰的時候,全部採用“狼群”戰術,至少由4艘潛艇發動聯合攻擊,而不再是單獨行動!在採取了這一戰術之後,優勢才再次回到了中國一邊,因為在得到了有效的配合之後,即使遭遇日本設定的反潛陷阱,潛艇多半也能夠全身而退,而這種戰術,雖然源自於德國在二戰中發明的“狼群”戰術,但是卻存在著很多的不同,因此後來被稱為“新狼群”戰術,或者是“中國狼群”戰術,並且成為了新式潛艇作戰的標準方式!
透過改進戰術,中國潛艇從新奪回了海洋上的優勢,而戰爭爆發一年之後,中國海軍已經取得了區域性優勢,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