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74部分,華夏春秋,圈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戰列艦在作戰中必須要依靠前線指揮系統的幫助,在國家戰略衛星系統沒有遭到破壞之前,這一任務多半是由戰略偵察衛星,導航衛星,以及定位衛星所承擔的。有了這三種衛星,加上炮彈與衛星之間的雙向資料鏈,就能夠很好的引導炮彈進入末段攻擊範圍了,然後再依靠炮彈上的自導裝置,自然能夠做到精確攻擊。這一點,已經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中得到了檢驗,確實是非常有效的戰爭手段之一!但是,在國家戰略衛星系統受到破壞之後,就必須由別的方式來為戰列艦發射的炮彈提供引導了。當然,誰都知道,在全面戰爭中,戰略衛星系統是很容易遭到破壞的,所以很多國家都有這方面的悲分技術。而主要是手段就是依靠偵察機在前線為炮彈提供引導引數,當然,這也是為什麼在日本這麼迷信戰列艦的國家中,航母都沒有被完全淘汰的一個原因了!

當然,這麼做是非常危險的,為此,中美歐都在發展高空高速戰略偵察機,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為戰列艦提供最後的引導手段。而像日本這種次要大國,因為國力受限,而且技術也跟不上,自然無法發展全新的戰略偵察機了,而用普通戰術戰鬥機改裝的戰術偵察機,在對方嚴密的防空系統面前,其聲存能力是非常值得懷疑的。而這一戰,就證明了這一點,戰術偵察機在激烈的戰爭中,幾乎沒有多少作用!

這場海戰,也證明了另外一個問題,即戰列艦的作戰能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如果沒有完全的配套系統,那麼戰列艦的作戰能力是無法與航母比較的。如果這麼算的話,那麼發展戰列艦的成本並不比建造航母艦隊差。換句話講,戰列艦的成本並不低,甚至有點得不償失!

從這點上來看,這場海戰對後世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至少,將世界海軍的發展分到了兩個方向上去。而現在暫時不說這些,還是來看看這場海戰吧!

由於中國艦隊首先轉向,所以很快就佔據了“T”字頭的有利陣位,中國的4艘戰列艦的主炮基本上都沒有受到破壞,36門火炮的打擊威力是非常強大的。而最主要的優勢,是中國海軍的戰列艦主炮有射程上的優勢,換句話講,中國戰列艦不需要主動向日本艦隊靠近,就能夠發動有效的打擊了。

“興凱湖”級戰列艦主炮的最大射速達到了每分鐘4發的水平,但是在實戰中,為了保持齊射時的準確度,所以射速一般是控制在每分鐘2發左右。另外,在600公里左右的射程上,“興凱湖”級戰列艦能夠發射全裝藥的穿甲彈,其穿甲威力足以擊穿日本戰列艦的主裝甲了,當然,破壞力更為強大!

當中國戰列艦開始射擊的時候,日本的戰列艦隊還在前進。與中國艦隊不一樣,此時日本艦隊必須前進,為了保證中國艦隊無法逃逸,他們至少要將距離接近到500公里左右,才能夠擺開陣型進行炮擊。但是,在繼續前進的途中,日本戰列艦仍然在繼續射擊,而這種只能夠發揮2/3火力,且射擊精度低了很多的炮擊,對中國正在高速運動的戰列艦的威脅並不是很大!

在第15輪射擊過後,一件誰都不願意看到的事情發生了,“青海湖”號戰列艦B炮塔的3號炮因為冷卻系統出現了故障,被迫停止射擊,很快,整個B炮塔的三門主炮都停止了射擊。接著“青海湖”號升起了黃色訊號旗,戰列艦上的火力系統出現故障,必須退出戰鬥了!

早在建造“興凱湖”級戰列艦的時候,就存在著到底是使用老式艦炮還是裝備新式艦炮的問題,當時鑑於日本開始建造“武藏”級戰列艦的威脅,決定使用新式艦炮。但是這種射程達到了900公里的新式艦炮卻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即需要的冷卻系統比老式艦炮更嚴苛,雖然標準上的持續射擊時間為2個小時,能夠持續發射500發炮彈,但是在實際的使用中,能夠持續發射200發炮彈就已經很不錯了。當然,在實戰中,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是很難達到這一數字的。最致命的是,該主炮的冷卻系統經常出故障,其故障間隔時間不到250小時,在和平時期,這已經是戰列艦上最大的技術保障難題了,而在戰爭中,如果出現這樣的錯誤,就將是致命的問題!

很快,“松花湖”號戰列艦上的主炮也出現了相同的問題,但是問題並沒有“青海湖”號嚴重,只有A炮塔出現了問題,並沒有波及到整個戰艦的火力系統,而且工程師正在全力搶修,應該能夠很快修復。

這時候,席林不得不讓戰列艦降低了射擊速度。如果持續高速射擊的話,冷卻系統的問題就更嚴重了,而當射速降低到每分鐘一發的時候,他們將不對日本艦隊佔任何火力上的優勢!問題相當嚴肅,但是現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光輝之誰與爭鋒

美麗心點

幽藍之尾[人外]

魔鬼椒

棄妻難再逑

葦葉

時傾

木慕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