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60部分,華夏春秋,圈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個研究卻是失敗的,因為改進體喪失了繁育能力。也就是說,這種改進的克隆人只有一代,而無法繁育出下一代!當然,人類本身是不能喪失繁育能力的,這個代價太大了!遭受這個巨大的挫折之後,中國的研究人員被迫從頭開始尋找問題的根源,而這大大的減慢了中國在這方面的研究進度!
直到2050年,中國都沒有再取得多大的突破,而別的國家也面臨著一樣的問題。要改進人體的能力,這個難度實在是太大了。所以,到2050年時,很多國家都已經放棄了這方面的研究工作,將取得的技術資料作為技術儲備封存了起來。而只有中國,一直在這方面進行著艱難的研究,而當中國再次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時候,時間已經走到2060年之後去了!
當然,研究基因武器,特別是增強型基因武器,就是為了投入到戰場上使用,如果沒有使用價值的話,研究就沒有任何意義!所以,當中國在對人體的直接改進方面遇到困難時,對基因類藥物的研究速度大大加快,並且在2040年左右,開始生產第一種具備有大規模使用價值的增強型基因藥物,並且在2045年之前,開始為部隊裝備!
到2045年左右,美國與歐洲也先後拿出了自己的增強性基因藥物,但是在藥效上,比中國的就差了很多,本來這就不是美國與歐洲的研究重點,而且兩國的起點沒有中國高,其始研製時間也比中國晚,加上中國已經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中獲得了一定的經驗,所以比中國差了很多!
當然,增強型基因武器的研製難度是最大的,而這也是前途最廣闊的一種基因武器,這不是建立在毀滅基礎上的基因武器,而是建立在增強人類能力基礎上的基因武器,帶有一定的先進性,因為在非軍事用途方面,仍然有著很廣闊的應用空間!但是,在2050年之前,大多數國家的研究重點卻是在破壞型基因武器上,這是一種幾乎能夠與核武器媲美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用中國的觀點來講,就是戰略威脅武器!
中國雖然在這方面的研究起步很早,但是考慮到實際的使用價值並不高,所以中國的研究進度並不快,只需要達到戰略威脅就足夠了。而且,中國的研究重點是怎麼對付這類武器,而並非研究更先進的破壞型人體基因武器。所以,在研製方面也與歐美有所差別!
可以說,美國在這方面的研究最積極。作為一個全球性的大國,美國的國際地位實際上是降低了,這自然會讓美國尋找恢復自己國際地位的辦法。在各大國的國家防禦系統逐漸完成,而且具備了阻攔一切戰略打擊的能力時,核武器的戰略威脅作用大大降低。如果在這時候爆發世界大戰的話,多半是一場常規戰爭,沒有哪個國家會考慮到使用核武器來贏得戰爭。當然,美國的常規軍事力量並不一定比中國強大。所以,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甚至回到全球霸主的位置上,美國是最迫切需要一種新的戰略威脅武器的,而最終,也就只有破壞型基因武器具備有這個能力與價值!
到2030年時,美國就第一個開發了針對人類本身的破壞型基因武器,主要就是針對人體的免疫能力的基因武器。作用原理很簡單,降低人體免疫能力,最後透過疾病與瘟疫來瓦解敵人的戰鬥能力!這種武器的破壞效果是非常巨大的,而且並不具備針對性,如果不慎流入自己國內,也將造成毀滅性的災難。所以,很快,美國就放棄了這種基因武器,實在是太不安全了!
到2035年時,美國第一種直接作用於人體的基因武器問世。這是一種直接破壞人體機能的基因武器,所擁有的效能就更加先進了。這種基因武器並不透過第三者產生作用,也不會在人群之中產生傳播,所以就不存在著無法控制的現象。另外,作用時間有限,並不產生持續作用效果。這些都能夠滿足戰場需要。所以,這也是一種戰場型別的基因武器。但是,要對抗這種基因武器的辦法並不少,所以在使用方面仍然存在著一定的侷限性。就因為這點,美國只進行了少量的生產,而且到2045年之後,美國就放棄了這種基因武器,因為其戰略威脅價值並不大,而戰術使用效果又不太理想!
直到2045年左右,美國才開發出了第一種具備了戰略威脅價值的基因武器。這種基因武器是透過在人類X染色體上產生作用,最終破壞受作用者的繁育能力!所以,直到這時候,美國才具備了擁有戰略威脅價值的基因武器,而且這種基因武器並不容易遭到破壞,也不容易對抗,持續作用效果非常明顯,具備傳播性等等優點。當然,作為戰略威脅武器,其使用的機會就少之又少了!
其實,美國發展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