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65部分,華夏春秋,圈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直是非洲最快的,透過38年的發展,坦尚尼亞不但已經完全擺脫了貧困的帽子,甚至還成長為了中國在非洲地區最重要的盟國,以及東非地區第一強國,整個非洲數得上號的地區性強國之一。
當初,在中國決定第一個與坦尚尼亞結盟的時候,很多人根本就不理解中國為什麼要與這麼一個貧窮的國家接成聯盟,認為這是拖中國後腿的事情。當然,當時中國是很難在世界範圍內找到願意與中國結盟的國家的,但是現在卻完全不一樣了。也許,到這時候,才看出了與坦尚尼亞結盟的重要性!
隨著國家實力的增長,坦尚尼亞的軍事力量,以及國家戰略力量也逐漸強大了起來。他是在印度洋上,除了中國與巴基斯坦之外,最強大的海軍國家之一,擁有2支航母艦隊,近百艘主力作戰艦艇,另外還有一支強大的陸空軍!正是因為有這麼一支強大的軍隊,當中國與日本的全面戰爭爆發之後,坦尚尼亞海軍能夠頂替中國海軍在印度洋上的作用,減少中國在印度洋上部署的艦隊數量,減輕中國海軍的壓力!
當然,坦尚尼亞的重要性還不僅僅這麼一點。坦尚尼亞現在是中國最主要的糧食進口國之一。中國在和平時期,國內糧食生產量一直維持在需求量的70%左右,最低的時候只有60%。換句話說,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之一了。而從氣候條件,以及土壤條件等方面來講,坦尚尼亞是最適合生產糧食的國家之一。當然,基因技術的進步,並不能讓農業完全擺脫土地的束縛,特別是在控制成本方面!現在,每年,中國從外界進口的糧食中,55%來源於坦尚尼亞,光是這點,坦尚尼亞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寓了!所以,在戰爭爆發的時候,中國立即向坦尚尼亞提出了要求,不但需要軍事援助,更主要的是希望坦尚尼亞提高對中國的糧食出口額度,讓中國能夠將更多的力量運用到戰爭中去!
隨著坦尚尼亞表示全面支援中國作戰,中國在非洲的其他盟國也紛紛表態,堅決支援中國作戰。當然,他們的支援多半還是體現在了對中國提供戰略物資的援助上。現在,中國不但從非洲進口糧食,同時還進口木材,橡膠,鐵礦,鋁土礦,鈾礦等等重要的戰略資源。另外,非洲地區盟國的團結,更為中國減輕了在非洲方向上的壓力!因為,中國在這裡還有一個強大的對手!
在安哥拉戰爭之後,美國已經知道在北部非洲地區的作為不可能很大了,隨著美國的全面收縮,像肯亞這些北部非洲地區國家也失去了美國的支援,而最終,這些國家都倒向了日本,成為了日本在整個非洲地區的落腳點!當然,這主要還應該怪中國在非洲地區政策上的失誤,才讓日本能夠鑽空子,乘機將自己的勢力範圍伸入非洲地區!
在安哥拉內戰時期,中國一直將非洲政策的重點落到了向西前進上,希望能夠在非洲獲得大西洋的出海口,將自己的勢力範圍伸入西非地區,好與阿根廷在大西洋上相望,穩定中國在大西洋上的勢力。同時中國自己也認為,在控制了埃及,利比亞,吉布提,以及坦尚尼亞之後,中間的蘇丹,厄利垂亞,衣索比亞,肯亞等國就很容易控制了。而正是這個疏漏,給日本人留出了機會!
從2030年開始,日本就秘密的在肯亞活動,將其當做了自己重返非洲地區的起點站。如果說到搞陰謀活動的話,恐怕日本不比仍和一個國家遜色,當然日本人的活動也是非常有成效的。經過好幾年的努力,肯亞雖然表面上仍然保持著中立,但是卻秘密與衣索比亞,蘇丹,厄利垂亞組成了東北非聯盟,甚至威脅已經加入了同盟國組織的吉布提退出同盟國,加入他們組成的聯盟。實質上,這三個國家已經倒向了日本,成為了日本在非洲地區與中國抗衡的砝碼與棋子!
在戰爭爆發之後,雖然肯亞等國並沒有趁機與日本一起向中國發難,這主要是幾個倒向日本的國家還並不是很強大,無法威脅到坦尚尼亞以及埃及在該地區的勢力。很明顯,這些國家都採取了觀望態度,並不急於參戰,而是要等到日本已經奠定勝局,或者是中國在該地區的實力嚴重削弱之後才向周圍的國家發難!這對中國來講,是好事,也是壞事。至少,現在還不需要為東非地區的形勢擔心,減少了中國在軍事上的壓力;當然,中國也不能完全不顧忌東非地區的局勢,也就無法從該地區抽調兵力!
到28日,埃及,伊朗,伊拉克等中東國家也集體表示了自己的態度。雖然這些國家都還不是同盟成員國,但是在對中國在支援上,一點都不比中國差!
伊朗與伊拉克不但決定向中國提供軍事援助,還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