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72部分,華夏春秋,圈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太嚴格,如果是換了別的司令,恐怕他就要倒黴了。
“好吧,讓40軍準備出發,但是不要太急,他們有充足的時間裝滿彈藥。幫我跟張大群說一聲,這次我給40軍機會,他不要把握不住機會後又來怪我。要求不多,在54軍與28軍到達之前,把城區內美軍的重點防禦陣地清除掉就行了!”
幾個參謀暗暗吐了下舌頭,這哪是什麼低要求,這簡直就是高要求了!1個半小時之內要完成這一任務,是很難以想象的,因為當時美軍在克雷塔羅城內至少有數百個防禦據點,而這些是地面部隊進攻中的巨大障礙,而40軍就算是使出了吃奶的立即,以連一級的規模投入戰鬥,每支部隊都至少需要完成兩次突擊任務,每場戰鬥的時間必須要控制在40分鐘以內,這肯定是一個艱難的任務。
看來,魏明濤是要考驗40軍的城市戰能力了,因為42軍已經在以往的戰鬥中讓大家都知道了42軍的城市戰能力,現在該輪到40軍考試了!當然,以往40軍在俄羅斯戰場上也參加過多次城市戰,只不過過去了幾年的時間,40軍還能夠保持著當年的威風嗎?
張大群一直是個不服輸的人,雖然他已經與齊飛建立起了很好的夥伴關係,但是卻還稱不上朋友,當他收到了命令之後,就知道是魏明濤在考驗40軍了。5分鐘之後,第一批突擊部隊就離開了補給點,從新開上了戰場,而大部分的官兵甚至只來得及在前往戰場的途中草草的吃點高能食物。
當然,張大群也不是個古板的人,雖然他知道魏明濤要檢驗的是40軍的大規模戰鬥能力,即在極限狀態下,40軍的持續作戰能力,而這種能力幾乎是無法在演習中檢驗到的,只能夠透過實戰才能夠判斷一支部隊的極限作戰能力!但是,張大群腦袋一轉,就不這麼想了,既然有更好的解決辦法,那為什麼要讓40軍去拼命呢?這大概也是張大群在英國的游擊戰中養成的一個習慣吧,不管在什麼情況下,只要能夠達到同樣的目的,他就會選擇更簡單,損失與傷亡更小的戰術,而不是嚴格的遵守上級的命令。顯然,這讓40軍在戰鬥中具有了很強的靈活性,而這也是40軍最大的特點,不管是在魏明濤擔任40軍軍長的時候,還是他離開了40軍之後,40軍的這一特點一直是其最明顯的標40軍沒有全部投入戰鬥,而是根據當時美軍的防區部署,54軍與28採取的進攻路線,把整個克雷塔羅城分成了好幾部分,那些54軍與28軍進攻路線上的區域內的美軍防禦陣地自然需要重點對付,而其他一些次要的區域內的美軍防禦陣地則可以暫時放一下,等到後面在收拾!顯然,這個戰術極大的減輕了40軍的戰鬥壓力,讓40軍能夠在每個小戰場上都集中起優勢兵力,火力,用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代價來完成進攻任務,同時也能夠保證地面裝甲部隊的突擊速度,照樣能夠完成魏明濤下達的命令!
40軍的這種戰術讓很多參謀都感到驚訝,說白了,這時候很多年輕軍官才明白,為什麼魏明濤會這麼重視40軍,因為在整個第三集團軍群內,真正能夠徹底理解魏明濤下達的作戰任務含義的只有40軍,如果此時換上齊飛的部隊的話,那麼他很有可能採取最直接,同時也是消耗最大的戰術,但是張大群因為跟隨魏明濤的時間更長,在戰場上學習的機會也就更多,自然不會這麼愚蠢了!
魏明濤其實等待的也就是這個結果,這再次證明了他對40軍的信任是正確的,40軍的官兵沒有讓他失望。魏明濤在擔任前線指揮官的時候,除非到了逼不得已的時候,他從來不會進行死打狠拼,在他看來,那是莽撞的行為,而且往往是事倍功半!魏明濤本人就極為重視部隊的靈活性,顯然,40軍的表現讓他感到很滿意。同樣的,以往楊懷光指揮的54軍同樣也讓他感到很滿意,只不過現在楊懷光被調去擔任第3集團軍群司令了,不知道54軍在戰場上的表現會怎麼樣呢?
輪到54軍上場的時候,魏明濤也發現了一個驚喜,即使楊懷光不再直接指揮54軍的戰鬥行動,但是54軍在戰場上的表現並沒有讓他失望,看來,楊懷光在54軍的時候就很重視對人才的培養,特別是對中級軍官的培養,而這些前線指揮官在戰場上的表現也確實非常優秀!
比起同時從東面發動進攻的28軍來講,54軍在城市戰中表現出來的靈活性更強,而且54軍非常注重利用本身的裝甲力量與火力!相反,28軍卻顯得要鹵莽一些,往往只知道衝鋒,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優勢力量發揮出來!
戰鬥打了4個小時,54軍在40軍的支援上,就己經向市申心前進了3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