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99部分,華夏春秋,圈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白了,那麼問題應該不大!”此時,孔輝金也看到了希望,說實話,這兩個前線司令官確實值得他把希望寄託在他們的身上。
當天晚上,莫懷聰與魏明濤就先後被柯敏明單獨叫到了元首府去。顯然,柯敏明也想從他們這些前線指揮官的嘴裡瞭解到一些前線戰場上更為直接的訊息。作為政治家,柯敏明是不可能到前線去指揮軍隊作戰的,因此對戰爭沒有一個直觀的印象,而他也只能夠透過這些司令官來了解戰爭的實際情況。當然,從莫懷聰與魏明濤兩人身上,他確實能夠發現很多在政府報告中所沒有的有用的魏明濤與柯敏明一直談到了深夜2點多。雖然,筆者很想找到當時他們兩人談話的內容資料,但是在中國政府在沒有解密這些檔案之前,恐怕外界根本就不可能知道魏明濤與柯敏明談了些什麼事情。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在此之前,柯敏明傾向於暫時停止向美國本土進軍,透過施加壓力,甚至是採取戰略打擊的方式迫使美國投降,而就在他與魏明濤談話之後,中國國家元首的態度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而這一點,從後來中國政府做出的決定中就可以看得出來了!
第二天,中國政府召開了一次高階官員會議,雖然魏明濤與莫懷聰不屬於政府官員,但是也以前線戰區司令官的身份參加了這次的會議。在會議上,中國政府透過了幾項重要的決定。比如,向同盟國進行更大規模的戰後重建援助,幫助其他國家恢復經濟發展。取消戰區制,將一些佔領地區還給原來的政府,但是中國仍然保持在該地區的駐軍權,以維持地區穩定。繼續強調美國只能夠無條件投降,才能夠在不流血的情況下結束戰爭。而這些問題中,最重要的還是向美國本土進軍的問這是當天會議討論的焦點問題,從下午一直到晚上,政府各部門代表都做了發言,闡述了各個部門對進軍美國本土的意見。同時,魏明濤與莫懷聰也代表前線的兩大戰區做了發言,從軍事角度上說明了進軍美國本土的重要性!當然他們兩人是這次會議的焦點,因為前線指揮官的說服力絕對要比總參謀部的那些將領們高得多,也要比政府官員們的說服力高得多。他們是離戰爭最近的人,自然也就最瞭解戰爭了!
激烈的辯論持續到了晚上十點半,最後柯敏明做了總結性發言,而很多政府官員也驚訝的發現,柯敏明的態度出現了巨大的變化。隨後,在投標表決中,支援魏明濤與莫懷聰的一派以微弱的優勢獲得了勝利,最終,中國政府確定不停止向美國本土進軍的步伐,將進軍美國的時間提前兩個月。為此,魏明濤與莫懷聰也做出了巨大的讓步,顯然,他們如果不做出讓步,那麼就不可能得到這麼多政府官員的支援,而其中最大的讓步就是在美國本土進行的戰爭不會影響到國家的重建工作,也不會讓國家揹負起更沉重的戰爭負擔!
魏明濤得到了他想要的東西,柯敏明已經向他做出了保證,美國本土的佔領區將交給魏明濤管理,暫時不在那邊成立政府機關,由魏明濤統帥的北美洲戰區司令部下設的戰區管理委員會來管理。當然,柯敏明也保證,會動員附近的盟國向該地區輸送勞動力,以協助魏明濤利用美國的戰爭工業來滿足進攻部隊的需要。
其實,這次回國之後,魏明濤最大的感受就是他們這些軍人手裡的權力已經越來越弱了,就拿這次會議來說,在投票表決的時候,他與莫懷聰都沒有份的,表決的權力在政府官員的手裡!而且,孔輝金沒有出席會議,顯然,這是政府控制軍隊所取得的結果!而這也讓魏明濤感到有點擔心。政府的行為讓他有點膽寒,難道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嗎?
後來,很多人都不明白,為什麼魏明濤會在自己正值壯年的時候退役,辭去了所有的軍職,在剛過50歲的時候就回去安度晚年了。但是,聯絡到戰爭後期發生的很多事情,以魏明濤的聰慧,他不可能看不出問題來!也正因為他看出了問題,所以最終選擇了急流勇退,而不是繼續留在權力旋渦的中心,最終被無情的撕成碎片!
比較一下魏明濤與莫懷聰在戰爭結束之後的選擇,其實就不難發現,魏明濤有精明的政治頭腦,但是沒有一點政治野心。而莫懷聰即有頭腦又有野心,但是結果,恐怕莫懷聰也會後悔他當初做出的選擇吧!
也許,世界就是這個樣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軍人成為了救星,但是當戰爭遠去之後,軍人卻成為了政治家手裡的一枚棋子。這些,不知道是軍人的悲哀,還是軍人的宿命呢?
魏明濤回到國內的第三天凌晨,就坐上了飛機,返回了前線戰區司令部。這次回國他解決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但是同時也給自己製造了一些麻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