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81部分,華夏春秋,圈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產生了一個歷史事件的分歧。即有一部分人認為,後來魏明濤淡出中國政治,是因為他的主觀原因,而另外一部分人則認為,魏明濤淡出中國政治,是客觀原因,而不是他的主觀原因起到了作用。當然,雙方都可以證明他的觀點,但是從一個更為公正的角度來看,其實這是兩種力量的聯合作用!
從魏明濤的主觀原因來看,他不接觸政治,而且儘量遠離政治的想法是很成熟的,這一點不需要有任何懷疑,早在他擔任戰區司令官的時候,魏明濤就有這方面的打算了。不然的話,在戰爭期間,他也不會來一次大起大落,同時在戰爭之後,也不會急於躲回家,而不與外界聯絡!當然,一個人的主觀態度產生的影響是有限的,正如魏明濤自己所說的,他身在江湖,就不由他自己做主了!同樣的,如果魏明濤的主觀能動效能夠主宰他的行動的話,那他為什麼要在柯敏明丟擲軍政改革的時候站出來,成為軍隊的領袖呢?
從客觀條件來看,引起這個爭議的就是這次的事情!當魏明濤決定把那麼多牽涉進來的將軍們排除在政治鬥爭的大門外的時候,他確實得罪了柯敏明,但是,他卻得到了所有將軍的支援!這個力量是不能忽視的,而這也是多數人認為,為什麼柯敏明回在自己下臺之後把魏明濤也“拖”下來的主要原因了,因為柯敏明從本質上講,他是一個軍人,而不是一個政治家,而柯敏明是一個精明的政治家,自然要提防著所有的軍人,防止軍人掌權!而當時,韓譽的能力不足以控制魏明濤,即使柯敏明十萬個原因相信魏明濤沒有政治野心,但是他並不會去冒險,因此,在他將政府的權力移交給韓譽的時候,自然也就要把魏明濤扳下來,同時放一個更好控制的將軍上去配合韓譽的工作!
其實,也更不難理解,為什麼餘彬在總參謀長的位置上只坐了兩年,隨後就退了下去了!因為餘彬與魏明濤有著特殊的關係,而且可以說是魏明濤心腹。如果餘彬不退下去的話,那麼魏明濤仍然有足夠的能力來施加影響力,從而威脅到政府的穩定!當然,最終讓餘彬下臺的不是柯敏明,而是韓譽!
正是這一點,讓大部分人都相信,魏明濤已經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而這對於一個職業軍人來說,是能夠直接威脅到他生命的事情!當然,這也讓我們能夠理解,為什麼魏明濤當時要急著退下去的原因了!他在這個高位上所做的事情已經太多了,即使他贏得了軍隊的支援與信任,但是卻無法贏得政治家的支援與信任。結果是很明顯的,柯敏明因為可以駕御他,所以能夠容忍他,並且利用他的能力來為政治服務。但是,韓譽可能駕御魏明濤嗎?那是絕對不可能的,而這就存在了一個問題!只要柯敏明退休了,那麼韓譽要想保證他手裡的權力,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魏明濤這樣的對他能夠產生嚴重威脅的將軍都剷除掉!
從這一點上來看,魏明濤也是相當精明的,他沒有讓別人把他趕下來,而是選擇了主動撤退!
這也就給他留下了一世英名,而不是成為政治犧牲品,不是被歷史篡改!當然,魏明濤的行動也很及時,這一點也許沒有任何一個將軍能夠做得他那麼好!即使當時公認了的僅次於他的餘彬都沒有看得這麼清楚,兩人的結局是完全不同的!透過這種對比,也許就更加清楚魏明濤的政治覺悟能力到底有多強了!
從這些分析上就看得出來,魏明濤的隱退,不是一個單獨作用力的結果,這是他自己的選擇,同時也是外界因素的作用結果!當然,我們不得不感嘆,一個軍人能夠在那個時代做出這種明智的選擇,要知道,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的二十多年時間中,世界局勢處於一個極為動盪的階段,而軍人掌權並不是一件稀罕的事情。而大部分軍人在處於高位的時候,並沒有魏明濤那麼的明智!而無一例外的是,這些有著政治野心,而且總自認為能幹的軍人,其實沒有一個人能夠得到好的結果!
歷史在評價魏明濤的時候,總是強調了他的軍人特徵與軍人身份。當然,這是魏明濤的第一身份,而且也是他最重要的身份,是他最為光彩奪目的身份。但是,我們絕對不應該忘記,魏明濤同時也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也許,是命運給他開了個玩笑,如果魏明濤不是一名將軍,而是進入政壇發展的話,也許他在政治上取得的成功要比他在戰場上取得的成功更加的豐富與偉大!
魏明濤確實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在我們將軍政改革的功勞都記在了柯敏明的身上,知道韓譽是柯敏明的接班人,繼續推動了政治改革,以及後來的多位中國國家元首都在這條道路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的時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