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84部分,華夏春秋,圈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要麼就由他或者是韓譽來兼任。反正,在當時所有人看來,柯敏明幾乎瘋了,竟然用這種毫不留情的手段來推動他的改革行動,這哪是在改革,簡直就是一場政治革命了!
隨後,由有十多名部長,副部長宣佈辭職。當時,中國國務院下設的部級單位只有21個,部長與副部長一共才63個,一下就有20%以上的部長級官員辭職,如果換在別的任何一個國家的政府來看,這都必然導致政府倒臺。但是,柯敏明不但堅持了下來,而且還以此鞏固了他改革的大本營!
就在這些人辭職之後,柯敏明將他培養的年輕一代官員全都提拔了起來,而在經過了改組之後,政府已經成為了柯敏明改革行動的主要基地,而且一個在目標與思想上高度統一的政府,也給予了柯敏明巨大的支援!當時,柯敏明提出的其實僅僅是改革行動的一個框架,而具體的改革方法是由政府官員來完成的!可以想象,如果沒有一個全力支援他的政府,那麼柯敏明憑一人之力,能夠完成改革行動嗎?
改革行動的第二步是製造輿論,為改革爭取到民眾支援。也許,很多人沒有將這當做柯敏明改革行動的一部分,那這就是完全錯誤的!當時,柯敏明在改革上遇到了極大的阻力,出了爭取到軍隊的支援之外,他最需要的就是民眾的支援!那麼,對於中國這麼一個帶有集權性質的國家來說,民眾的支援有多重要呢?
當時,中國政府主要在兩個方向上進行了輿論宣傳,一是全民普選,二是憲法改革。這兩個方面的宣傳是分了先後的,而且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可以說,宣傳本身就是為改革服務的,在進行全民普選宣傳的時候,絕大部分中國人都表現出了高度的熱情,而且政府的威望在民間迅速提升,要知道,當時中國還正處於災後重建工作中,政府的壓力非常巨大,而且人民的生活質量普遍降低,能夠在這種情況之下獲得民眾的支援,可以想象,當時宣傳起到了多大的作用!而對於柯敏明來說,民眾的支援就是他最大的動力!
其實,就算是放到軍事改革上來看,民眾的支援都產生了巨大的推動效力!魏明濤在提出裁軍,以及修改兵役制度的方案之後,先是遭到了許多人的抵制,但是在民眾全面轉為支援軍政改革的時候,低層官兵也站到了魏明濤這一邊來,所以他的軍事改革計劃才能夠得到推廣與成功!而軍事改革本身的成功才保證了柯敏明在政治改革的時候得到軍隊的支援!
而從政治改革的角度來看,民眾的支援在後來進行的新一界人民代表選舉中產生了巨大的作用,雖然這不是決定性的作用,但是這對推動政治改革仍然起到了難以估量的作用!在新選舉出來的代表中,至少有1/3是支援柯敏明的改革行動的,這些人大部分都是新產生的,並沒有與以往的利益集團有任何的關係!而這就意味著,柯敏明在推動憲法改革的時候,只需要在人代會上再爭取到1/3的支援票,就能夠讓憲法修改方案得到透過了。如果沒有新選出來的這1/3的代表的支援的話,柯敏明需要讓2/3的人回心轉意,這可能嗎?即使可能,恐怕最終落實的憲法修改方案也是一個妥協性的方案,不具有深遠的意義了!
輿論宣傳的第二個重點就是憲法革命。這一點起到的作用更大。正是在民間製造的這股聲勢,讓很多的利益集團人物都感覺到,他們的力量是不足以阻擋歷史進步的車輪的,如果失去了民眾的支援,他們就什麼都不是,而且他們的利益也不可能得到保證!當然,這種壓力沒有那麼直接,但是卻產生了作用!同樣的,也正是這種鋪天蓋地般的宣傳,讓很多人認識到了修改憲法的必要性,就在人代會召開期間,大量的民間團體開始到首都進行遊說,這為改變很多人的觀點做出了貢獻,也減輕了柯敏明的壓力!
政治改革的第三步就是決定性的憲法革命。雖然用“革命”這個詞來形容有點過了,但是當時的情況就如同是一場革命一樣,既然有革命,那就有人流血,而且舊有的政治體制被徹底打破。當然,雖然當時沒有爆發武裝鬥爭,但是毫無疑問的,在憲法修改方案得到了透過之後,已經有人為此付出了鮮血的代價,而且舊有的政治體制也開始瓦解了!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章海發了,這個曾經在中國政壇上紅極一時,甚至一度傳聞他將是柯敏明接班人的人代會主席的倒下,就意味著,一場血雨腥風已經到來了,雖然看不到硝煙,但是這場鬥爭的殘酷性絕對不亞於任何一場戰鬥!
章海發的結局是悲慘的,這也導致了很多人對魏明濤的一個不公正的評價!當初,是魏明濤向章海發保證,只要他不在政治改革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