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53部分,華夏春秋,圈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美國軍隊當時所儲存下來的生活物資其實就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大部分部隊都缺乏必要的給養,既然連肚子都填不飽,那還怎麼去作戰呢?
這些,就是從那些美軍檔案中找到的情報,顯然,這一點對莫懷聰計劃下一步的作戰行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顯然,美軍現在已經沒有多少戰鬥力了!而這絕對是一個好訊息,至少,這能夠加速戰鬥的程序,減少在冰島消耗的時間,用最快的速度結束這邊的戰鬥,然後再將兵力轉移到其他戰場上去。這只是莫懷聰的判斷,而實際情況遠沒有這麼簡單!
登陸戰役的第二天,已經有三個陸戰師上岸了,這其中包括一個重灌甲師,雖然該師至少還有一半的裝備沒有送上岸,但是兩個裝甲旅已經具備了作戰能力。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的物資已經送到了登陸部隊的手裡,因此進攻作戰也有了基本的保障。
海軍的活動也積極了很多,特別是抵近海岸的炮擊編隊在作戰行動中為地面部隊提供了強大的支援,戰列艦的火力就不用多說了,在沒有太大的防空壓力下,連巡洋艦也加入了炮擊編隊,用裝備的203毫米火炮支援地面部隊的行動。雖然巡洋艦裝備的火炮威力不如戰列艦那麼的強大,但是其火力持續時間更久,而且靈活性更大,附帶損傷更小,可以在更近的距離內支援地面部隊進攻。顯然,這讓巡洋艦擔任了第二個重要的任務。
其實,巡洋艦本身在設計的時候也將對地支援作為了第二重要任務。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一艘排水量近兩萬噸的大型戰艦如果僅僅只執行單一的任務的話,那就顯得太浪費了。所以,中美兩國在設計巡洋艦的時候,都將其作為多用途戰艦來看待的。巡洋艦最主要的用途是艦隊防空,其次是對海以及對地打擊能力,另外還要兼顧一些反潛作戰,或者是擔任反潛艦隊旗艦的能力!因此,巡洋艦本身的對地打擊能力並不弱小!比如,中國的巡洋艦上一般裝備了2到3座203毫米電磁炮。最為極端的是,在戰爭初期,中國因為缺乏登陸作戰支援火力,因此還設計建造了一種專業的對地支援巡洋艦,只不過因為消費比並不高(主要是後來有大量商船改裝成了火力支援戰艦,這種戰艦的成本與使用費用更低),所以並沒有大規模建造!
顯然,巡洋艦本身就是一種優秀的對地打擊戰艦,但是在這次戰爭中巡洋艦並沒有多少表演其火力的機會,冰島戰役也算得上是巡洋艦對地支援作戰的經典戰例吧!
從這一天開始,地面戰鬥就日趨激烈了,雖然美軍缺乏給養,但是這並沒有妨礙他們進行頑強的抵抗。前面已經提到過了,當時部署在冰島的大部分部隊其實都是從歐洲戰場上撤下來休整的。這些部隊在歐洲戰場上已經獲得了戰鬥經驗,也經歷了殘酷戰火的考驗,戰鬥力比一般的美軍部隊高出了不少!特別是在與中國歐洲戰區地面部隊的殘酷戰鬥中,美國軍人的血性被激發了起來,而現在,他們表現出來的勇敢給中國軍隊製造了不少的麻煩!
陸戰隊在白天的推進中,所進攻的好幾座城鎮都有美軍駐防。大部分美軍都放棄了野外戰鬥,而是在城區內與中國軍隊糾纏,這也是他們在本身力量不足的情況下采取的最為有效的辦法。其實,這也看得出來,因為大部分美軍在歐洲戰場上已經經歷過了殘酷的城市戰,其本身的城市戰經驗也非常的豐富,因此美軍更願意在城市的環境內戰鬥!
陸戰隊本身是沒有多少機會在城市中作戰的,特別是很多在戰爭中新建的陸戰隊,一般多在太平洋的島嶼上進行過戰鬥,而沒有如同陸軍一樣在地面戰場上攻城拔寨,缺乏足夠的城市戰經驗。美軍的頑強抵抗也製造了不少的麻煩,這些最終都決定莫懷聰的估計太樂觀了,戰鬥並沒有那麼輕鬆!
發生在冰島南部沿海港口城市託雷拉的戰鬥打了足足兩天,陸戰15師分成兩部分,輪番對這座面積不超過5平方公里,只有5000多美軍防禦的漁港發動了攻擊!
戰鬥打得異常的慘烈,美軍在城區內與中國軍隊展開了巷戰,每一條街道,每一棟樓房都成為了雙方爭奪的物件。大量美軍的狙擊手埋伏在城市的廢墟中,給進攻的中國軍隊製造了巨大的傷亡。在陸戰15師陣亡的官兵中,至少有超過一半的是美國狙擊手的功勞!而在戰鬥的頭4個小時,陸戰15師就損失了至少250人!
“讓陸戰15師停止進攻,把炮擊編隊派過去,先進行8個小時的火力打擊,讓偵察部隊配合行動,同時調動偵察衛星,我就不信,把這些美國兵炸不死!”莫懷聰最終也感到憤怒了,這些美國兵根本就沒有想過投降,簡直就是在玩命,但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