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4部分,華夏春秋,圈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周國輝也留出了足夠的戰役預備隊,避免在進攻後期出現兵力不夠的情況,並且可以在發生意外情況的時候,有部隊上去堵漏!
為了配合地面部隊行動,中朝軍隊調動了至少1800架戰機參加戰鬥,其中制空戰鬥機340架,攻擊機1200餘架,其餘的都是支援性飛機,包括12架空中指揮機,8架戰場指揮機(中國的對地攻擊指揮機,用途與美國的E…8類似,只是現在美國將這兩種飛機的效能結合到一起,開發出了E…10),另外還有數十架加油機,數十加電子干擾戰機!另外,中國空軍還出動了至少兩個大隊的戰略轟炸機,對美韓軍隊的戰略目標進行打擊。
當然,為了更多的牽制住美日軍隊,中國已經宣佈成立志願軍海軍部隊。現在的主力仍然是近海巡邏艇,以及部分常規潛艇。雖然中國的潛艇部隊早已參戰,但是透過這種宣佈成立志願軍海軍的辦法,中國潛艇的作戰範圍自然的擴大了許多,不但能夠襲擊日本運輸艦隊,同時也能夠對美國艦隊,以及美國運輸艦隊進行打擊了!但是因為美國艦隊的反潛力量都非常強大,而且大部分運輸艦隊都得到了護航艦隊保護,所以中朝潛艇的戰果也很難再擴大了!
在周國輝的這道作戰計劃中,最強調的不是將美日軍隊趕下海,而是以殲滅對方的有生力量為主。在前階段的戰鬥中,可以說朝鮮指揮員與許常青都犯了一個錯誤,就是太過於強調要將美韓軍隊趕下海,而忽視了戰爭中的主要因素!以美韓聯軍的實力,現在還加上了一個日本,要想透過一兩次戰役就迫使其投降的話,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戰爭中,人永遠是最寶貴的資源,特別是針對美國這種害怕戰爭傷亡的國家來講,損失人,比損失裝備更讓他心痛。所以,必須要以殲滅對方有生力量為主要任務,透過打擊對方的戰爭意志,削弱對方國內對戰爭的支援力量,來達到迫使其投降的目的!現在周國輝上將明確了這一目的,相信很快就能夠收到比較好的效果了!
從上將的整個戰役部署上也可以看出來,上將這次沒有準備要一戰而定乾坤,而是祭起了打持久戰的法寶來。對美國來講,朝鮮半島與他隔著半個地球,恐怕光是補給一項上,美國就要比中國吃力得多!中國的裝備可以直接透過鐵路輸入朝鮮,而美國卻要用運輸艦跨過大半個地球,才能夠將物資裝備送到朝鮮半島。可以算一筆簡單的帳,每一噸消耗在朝鮮戰場上的彈藥,都需要大概100美元的運輸費用。而現代化的戰爭中,一個重灌師一天消耗的物資需要2700多輛5噸卡車運送,也就是說,每天消耗的物資大概在15000噸左右,除去在朝鮮半島與日本直接採購的物資,至少有5000噸的彈藥與燃料需要從國內運送,光是這筆運輸費用就高達50萬美元。而現在美國有9個師在朝鮮半島上作戰,算上消耗的裝備的話,一天光是運輸費用都需要800萬美元左右!可以看出,美國為這次戰爭付出的代價更為巨大!
可以算出來,這場已經打了近9個月的戰爭,光是運輸費用,就已經讓美國支出了15億美元,這還完全沒有算上戰鬥中的損失!這不但是經濟上難以承擔的,更是美國的海運力量無法承擔的。到現在,美國所有的軍事海運力量都用到了這場戰爭中來,另外還至少徵召了100餘艘民用運輸船隻。如果將這場戰爭拖下去的話,恐怕美國最後將不戰而敗!
可以看出來,周國輝為了確保最後戰爭的勝利,使用的辦法比許常青還要穩重。這一方面體現出了周國輝的綜合素質,另外一方面也體現了中國政府的政策,為了贏得這場戰爭,中國可以不惜一切代價!當然,許常青與周國輝的差距,主要還是表現在對政治的認識深度上,因為周國輝擔任了十多年的總參謀長,對政治的理解已經非常深了,而許常青只是一名單純的軍人,雖然對政治也有所熟悉,但是比起周國輝來講,還是差了不少!
美國一方,其實也早在制訂新的作戰計劃!
隨著在第四次戰役中的勝利,哈維司與麥克偉林身上的壓力都消失了,兩人不但保住了自己的位置,同時也加強了自己在軍隊中的地位,這對他們制訂新的戰爭計劃有很很大的幫助!
在完成了軍隊調動與部署之後,哈維司終於決定要進行戰略進攻了!可以說,在前期的戰鬥中,哈維司一直打得很憋氣,特別是在戰略防禦階段,美韓聯軍幾乎被壓到了極限,甚至到了失敗的邊緣,如果不是日本及時參戰,恐怕美韓聯軍已經被迫退到釜山,甚至退出朝鮮半島了!當然,哈維司知道雙方實力的對比,如果日本不參戰,美韓軍隊很難抽出多餘軍隊來發動戰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