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6部分,華夏春秋,圈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是任何一位指揮官都明白的道理。
執行艦隊防空任務的戰機數量達到了30架,另外還留下了4架做緊急備用。而“共和國”號只攜帶了65架作固定翼戰機。而一架戰機的發動機出現了故障,雖然能夠修理,但是卻不能立即投入使用。所以對印度軍事基地執行打擊任務的攻擊機只有30架。而且還必須由這30架戰機自己解決掉印度的攔截戰鬥機!幸運的是F…15H本身就是一款多用途戰機,而且不管在任何情況下,都至少可以攜帶4枚中程空對空導彈,以及2枚格鬥導彈。而印度空軍部署在安達曼群島上的基本上都是LCA戰鬥機,根本就不是F…15H的對手!
為了讓艦隊能夠獲得提前發現敵機的機會,2架YJ…12在艦隊左右兩邊各提供180度範圍內的預警範圍。而這就消除了YJ…12在360度監視時存在探測距離不足,以及探測目標時存在漏洞的缺陷。為艦隊提供一道最安全的屏障。
看到最後一架直升機離開了甲板之後,江駿終於鬆了口氣。從解下偽裝到放出所有戰機,已經有半個小時了。而這半個小時是最危險的半個小時,艦隊都在緊張的進行著戰鬥準備,如果印度人在這個時候發動攻擊的話,江駿他們就只能依靠艦隊本身的防空導彈迎戰。而“共和國”號就只有一艘防空導彈驅逐艦,這不足以為艦隊提供全面的防空能力!而現在防空戰鬥機終於升空了,那麼至少印度的攻擊機不可能那麼輕易的發動攻擊了。
輕鬆的時間並沒有持續多久。當直升機的身影消失在了海天之際的時候,YJ…12也發來了印度空軍出動的警報。
由於YJ…12的最遠探測距離能夠達到500公里以上。而現在艦隊距離安達曼群島就300公里左右。所以印度的戰鬥機一起飛,就已經在中國艦隊預警機的監視之中了。而這為艦隊的防空戰鬥機組織防空作戰提供了最佳的幫助!
在外圍巡邏的F…15H一接到印度戰鬥機出動的訊息,就如同發現獵物的獅子一樣,立即組成了一個龐大的戰鬥機編隊,向還在爬升的印度空軍戰機撲去。
雖然LCA是印度在5年前才研製成功的“新式”戰鬥機。但是前面已經說過了,這種使用RD…33發動機,空重只有5噸,作戰起飛重量只有8噸的超輕型戰鬥機,在還沒有列裝印度空軍的時候,就已經落後了。而F…15H是“陣風”第二批次的中國型號,而且還加上了不少的新式電子裝置,其空戰能力絕對不是任何一種第三代戰鬥機之下,是一款非常典型的第三代半戰鬥機,綜合作戰能力只比美國的F/A…22與EF2000差,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戰鬥機之一。特別是海軍型,即使比F…35C(F…35的海軍型,採用彈射起飛,比空軍型重了500多公斤,並且在增加了一些部署到航母上的必要裝置)都差不了多少!
第一輪空戰是沒有任何結果的。雖然印度的空軍基地就在附近,但是這裡並沒有遠端防空導彈。而印度的戰鬥機也得不到預警機的支援,因為在那些空軍基地內無法部署空軍的預警機,而印度海軍又沒有固定翼預警機。而在地面雷達指揮下的印度戰鬥機,自然不是效能更好,還得到了空中指揮機支援的中國戰鬥機的對手,即使它們的數量要多出一倍有餘!
當這批F…15H用掉了一半的中程空空導彈將這批印度戰鬥機擊落了一大半之後,剩餘的印度戰機再也不敢向東前進了,因為擋在他們前面的那道無形的牆是他們無法逾越的鴻溝,是一道死亡之線。但是,這並不是表示,印度人就放棄了抵抗。
第一批印度戰機是從南安達曼島上起飛的,而就在中國遠征艦隊的外圍防空戰鬥機在對付這批印度戰機的時候,從大安達曼島上起飛的第二批印度戰機在沒有受到任何干擾的情況下,就衝破了中國遠征艦隊的第一道戰鬥機防線,繼續向艦隊突擊。
此時,最外圍的那15架F…15H是怎麼也趕不過來了。而在這個方向上,只有8架F…15H在稍微近一點的距離上擔任防空巡邏。即使“共和國”號將剩餘的4架F…15H都緊急彈射了出去,但是也已經趕不及了。所以,在這批印度戰鬥機到達中國遠征艦隊的上空之前,就只有那8架F…15H能夠起到作用了。印度人的這批攻擊機至少有60架,而8架F…15H攜帶的中程導彈卻只有48枚,即使一對一都不夠用,而且中程空空導彈一般是二枚對付一個目標!如果最後進入空中格鬥的話,即使F…15H的效能再先進,也不可能擋得住太多的印度戰機,畢竟LCA因為輕,是一種很靈巧的戰鬥機,在格鬥效能上並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