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4部分,華夏春秋,圈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會議室內的氣氛又變了。當王一林提出這幾個問題,而且都是非常棘手的問題之後,沒人還有心情去討論慶良間群島的命名,如果解決不好臺灣方面的這些問題的話,那將使這場統一戰爭黯然失色。
現在,日本退出戰爭只是遲早的事,而隨著臺灣戰局的明朗化,隨著戰爭的尾聲即將到來,這些戰爭的勝利者,必須要考慮怎麼來維護自己在戰場上獲得的利益了。而將現在的臺灣問題歸納總結起來,主要有幾個方面:今後臺灣施行的制度;戰爭後的臺灣秩序以及生活的恢復;大量解放軍戰士的復員問題;俘虜的處理;以及那些臺獨份子的處理辦法。
“首相是臺灣今後將是什麼制度,這不但關係到我們國家統一穩定,還將直接影響到2千多萬臺灣同胞今後的生活,更是我們國際形象的風向標,”王一林看到沒人先說,就又說了起來,“以我的個人意見,我看已經沒有必要在臺灣實行‘一國兩制’的政策了!”
何永興以以其他幾名領導人驚訝的相互看了一眼,有點想不通王一林怎麼會說出這樣的話來,當然,對於王一林這句話的意思,他們沒人不明白。
臺灣在經過了這場激烈的戰爭之後,即使解放軍努力不破壞民用設施,但是因為戰爭的殘酷性,以及日本美國的干預,已經無法控制破壞的規模與範圍了,現在的臺灣已經有戰前的臺灣完全不一樣了。這場戰爭不但摧毀了臺灣平民的生活,也摧毀了臺灣的經濟,摧毀了臺灣的工業,讓臺灣成為了一座戰爭廢墟之下的島嶼。
在戰前,臺灣是東亞,乃至全世界有名的IT業工廠。全世界40%的IT硬體產品是在臺灣生產的。雖然,這與臺灣人民自己的努力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但是,臺灣也正是依靠著祖國大陸的龐大市場,才能夠得到長足的發展。正是因為中國的全面現代化建設,讓中國成為了世界上增長最快的IT市場,這也同時成就了臺灣的富裕。但是,臺灣的那些領導者並沒有將這份來之不易的成果用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發展島內經濟上來,而是做著徒勞的武裝,無謂的抵抗著統一的大流,最終釀成了戰爭的慘劇。
現在,已經能夠看到戰爭結束的曙光時,臺灣幾十年的建設也基本上付之一炬了。現在的臺灣已經是一個破敗的臺灣,不但IT工業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就連基本的生活生產設施都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也許現在剩下的也就只有這塊土地,這塊讓所有中國人牽腸掛肚幾十年的土地!
“一國兩制”是當年中國的第二代領導人根據中國的實情,做出的一項非常有智慧,也非常高明的決定。而正是在“一國兩制”的前提下,中國完成了對香港與澳門的和平收歸。而當時中國也需要保持一個和平穩定的國內環境,更需要香港與澳門充當起中國對外交流的門戶,吸引更多的國外投資,加快國內經濟的發展速度。而且,香港、澳門在完成了和平迴歸之後,也具有這樣的條件,即使是為了那幾百萬的同胞,也應該讓這兩個高度發達的地區保持穩定。而“一國兩制”正是從穩定出發,為著全民族的利益制訂出來的。
而在統一戰爭之前,中國也一直對臺灣堅持在和平統一之後,施行“一國兩制”的政策。可以說,這也是中國和平統一臺灣的基礎之一。但是,和平的希望被臺獨份子的猖狂行動給破滅了,留下的只有毀滅的戰爭。這已經從根本上將“一國兩制”否定了。而且,現在的臺灣已經是一片淒涼,失去了作為中國開放視窗的意義,“一國兩制”從經濟上來看,也失去了價值。
從各種方面來看,在臺灣實行“一國兩制”都已經失去了基礎。但是,出了這個已經成果了兩次的制度之外,還有什麼好的制度可以在臺灣施行呢?沒人知道,因為在這之前,沒人考慮到了這點。戰爭前期太為艱難,而且勝負未分,誰也不會去想這個問題。而後期,勝利的步伐來得太快,當需要這些領導者來做出決定的時候,卻沒人有一個好的頂替辦法。
房間內繼續保持著沉默,雖然舊的政策已經被否決了,但是新的政策,卻一直遲遲不肯出現。
“我看還是等對日戰爭結束之後,再決定在臺灣的統治政策問題吧!”何永興終於放下了這個問題,既然看不到結果,那就不想了,“老趙,你看這樣做怎麼樣?”
何永興也是很有顧慮,現在臺灣是在軍隊的控制之中,即使軍隊接受黨的指揮,但是怎麼才能夠讓軍隊覺得自己付出的鮮血與犧牲沒有被政客拿去浪費掉,這就有點不容易了。
“這點你們不用考慮軍隊的思想問題!”老趙卻並不打算接過何永興踢過來這個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