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31部分,錦衣夜行,冥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實,甚至沒有勇氣提起,夏潯實未想到朱棣肯坦言此事,而且所做的設想居然並不離譜。

朱棣微笑道:“天下,不會永遠歸於一家一姓。氣數盡了的時候,江山自然要易主。自始皇帝嬴政一統天下,千餘年來,國祚超過三百年的皇朝有沒有?一個都沒有啊!所以……朕的子孫,若能保大明三百年江山,足矣。

國祚若能更長久些,那是他們的福氣,若是連三百年江山都守不住,那是子孫們不爭氣,當祖宗的能給他們掙一份家業,這份家業能不能守住,就是他們自己的事了。朕今天就算給他們一座鐵打的江山,他們偏要搞個千瘡百孔,那時朕已化成一坯黃土,又能如何呢?”

事實如此,可是有幾人能如此理性?夏潯聽了朱棣的話,不禁對他的胸襟氣魄暗生欽佩,只是這江山長短的議論,朱棣自己可以講,他卻不能胡亂插口的。

朱棣鬆了馬韁,任由那馬自由而行,一雙眼睛徐徐四顧,草場上,陽光明媚,秋高氣爽,宇宙澄澈,寰宇清明。

朱棣漫聲又道:“朕為什麼念念不忘遷都?你不要以為朕在深宮,便什麼都不知道,哼!那些腌臢貨恨朕遷都,什麼難聽的話兒都說出來,說什麼朕得位不正,心中發虛,想回北京根基之地,說什麼朕登基時殺戮過重,得罪了江南士族,心生忌憚……

笑話!天大的笑話!

朕這一輩子,什麼時候遇敵而逃過?朕領五萬兵,對抗朝廷五十萬大軍時,沒有逃!朕領兩萬兵,追殺韃靼十萬鐵騎時,沒有逃!朕在江南,位至九五,掌握天下兵馬,朕反倒心虛起來了?如果江南真有人暗中跟朕作對,朕不鎮在江南,反要避向北方,坐視江南禍起,丟了這半壁江山不要了麼?

朕登大寶之時,所誅者不過方黃齊泰幾個奸佞及其近族,與江南士族有何相干?他們幾人,與江南士族又有什麼關係了?朕登基已逾十載,對江南士族的控制難道還不及那個為君四載一事無成的黃口小兒?朕開科取士,江南士子趨之若鶩,他們反朕反在哪裡?”

朱棣不屑一顧地道:“若是朕怕那江南士族,怕的連皇宮御座都不敢設在這兒,朕敢東遣水師宣撫出海,南派大軍討伐交趾,西陳重兵以抗帖木兒,又親自率軍北伐韃靼,把京城兵馬抽調一空?嘿!為了詆譭朕,這些無恥小人已無所不用其極了,偏偏有些不長腦子的白痴,信之無疑。”

朱棣越說越怒,伸手一指夏潯道:“文軒,你記著,這世上最齷齪骯髒的小人,就是那些讀過書的偽君子!”

或許是因為朱棣一連串的佈局,將整個天下成功地擺佈在手中,目的一舉達成,他很興奮,所以此時也像他每次身著戎裝親上戰場時一般,意氣風發,豪氣干雲:“文軒,百官反對遷都,挾私利於公義,朕也不是吃素的,天子守國門!哈哈,這句話就是朕用來騙他們的!”

夏潯大吃一驚,失聲道:“騙人的?”

朱棣得意洋洋地道:“不錯!朕想遷都北京,是因為今日之疆域已非昔日中原之情形。我皇考剛剛立國不足兩年,便心生遷都之念,因為皇考也看出,金陵不是建都佳地。但那時候北元剛剛外竄,他們經營大都數百年,皇考的根基又在江南,當時建都根本不可能考慮北京,否則一旦北元反撲成功,就會鬧出剛剛建國便陷落都城的笑話了,而今卻不同。

守國門,怎麼守?只有千日作賊,哪有千日防賊的道理。眼下,北狄西戎南蠻東倭,皆無與我大明抗衡之實力。但是蒙古諸部雖已趨弱,在東西南北四方番邦之中,依舊是我大明最大的威脅。

京城若立於金陵,與北方九邊重鎮溝通起來多有不便,這是一個原因。再者,自唐宋以來,西番北狄漸超強大,昔日‘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說法已經行不通了,如果不能確保西番和黃河以北的養馬之地,我們就只能以血肉之軀對抗遊牧民族,要付出百倍的犧牲。

北京地處塞外和遼東進入中原的咽喉之處,朕定都北京,就可以將我大明的軍事主力部署在長城一線,把我大明的防禦推進到了北方邊防一線,變防禦性國都為進攻性國都,對關外之敵有著極大的震懾作用。

定都於此,外敵入關首先要面對的不是柔弱的百姓,而是君臨萬方的天子,他們豈敢深入!定都於此,那麼朕就算有些不賢不肖的子孫做了皇帝,他們也不能像在金陵一樣耽於安逸,不得不重視北方邊防!”

朱棣兩眼閃閃發光地道:“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不錯,定都北京最大的弊端是距敵人太近,可是要想讓國都距敵人遠,難道只有退卻一途麼?退卻真足以自保?為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人魚崽崽今天也想養霸總

聞聲有無

隨身帶著ipad

絢爛冬季

殿下我只是你的護衛

蝴蝶的出走

男神,過氣不候

卷耳

六零小甜妻

修身齊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