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93部分,錦衣夜行,冥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禮部受了安撫,眾舉子聚在一起七嘴八舌議論一番,覺得禮部既已表明態度,倒不便不依不饒,總不能真個衝擊禮部吧,那豈不是要弄巧成拙?眾人正議論間,人群中不知是誰喊了一句:“請國子監為眾學生主持公道!”

眾舉子頓時有了方向,紛紛又向雞籠山下國子監進發。

……

國子監。

國子祭酒與博士、助教、直講、監丞、主簿等大小官員聚在一起,就堵了國子監大門,申訴冤屈的舉子們的要求進行計議。

國子監既是大明全國的最高學府,同時也是官學的最高管理衙門,監、學合一,負有行政職能,而且負責主辦新進士的釋褐禮等等,所以對舉子們的事務也有一定的問詢之責。

對於舉子們的投告和申訴,大家的意見很不一致,有人覺得國子監不必插手其事,由禮部解決就是,也有人認為這關乎全國學子,國子監不該等閒視之,還有人一臉的無所謂,管也可、不管也可,在那兒打太極拳。

現任的國子祭酒叫陳安之,陳安之盤膝上坐,靜靜地聽著眾人的意見。眾博士、助教、監丞們相持不下,最後都把目光向他投來,陳安之雙眼似闔非闔,似乎在打瞌睡,可眾人議論聲一停,他的雙眼就霍地張開了來。

陳安之振聲道:“國子監是為朝廷培養人才的地方,我們培養了人才,還要科考錄用,才能為國效力,朝廷取士若有不公,安能對我國子監沒有影響?這件事,要管!方監丞,你去,請舉子們寫下陳情狀,老夫代他們呈送聖上!”

眾博士、助教、直講、監丞、主簿等大小官員一見祭酒大人做了決定,不復再言。片刻功夫,候在外面的國子監的學生們先得了祭酒大人的決定,登時振臂歡呼,大聲響應讚美起來。

國子祭酒陳安之,是原都察院右都御使袁泰的門生。

袁泰是洪武四年的進士,曾任酃縣縣丞,後改羅山縣。累任右都御史。為官謙直嚴謹,秉公執法,鐵面無私,是個清如水明如鏡的官兒,甚得百姓愛戴。但是並非好官就全無毛病,這袁泰也有毛病,他的毛病就是投朱元璋之所好,喜歡打小報告。

其實都察院本來就是替皇帝監察百官的,打百官的小報告本來就是他的職責,只不過袁公什麼小報告都打,連別人的隱私之事,比如夫妻口角、兒子不肖一類的事兒,只要被他聽到,也會報與皇帝知道。

解縉當時正做朱元璋的私人秘書,時常能夠聽到,所以對袁泰極為鄙視,對這種打小報告的行為很是不屑。

後來解縉彈劾兵部僚屬翫忽職守,得罪了當時的兵部尚書沈潛,被沈潛反告一狀,結果被洪武皇帝貶為江西道監察御使,成了都察院的人。而都察院當時派系鬥爭十分激烈,解縉既瞧不上袁泰,就成了袁泰對頭王國用一派,代王國用上疏彈劾過袁泰,結果袁泰因此受罰。

但是不久,因為解縉狷狂不羈,到處得罪人,朱元璋覺得他恃才傲物,不加自修,應該磨磨他的銳氣,就給他辦了個“停職留薪”,叫他拿著工資回家繼續鑽研學問去了。當時洪武皇帝曾說十年之後再予任用。

結果洪武逝世,建文當朝,解縉做官心切,迫不及待地跑回了京師。建文當朝後,袁泰重獲重用,聞訊立即彈劾解縉未等到太祖規定的時間就回京,且其母喪未葬,父親年邁,舍而遠行、不忠不孝。建文是最講究禮和孝的,就把解縉貶到蘭州一帶當連部文書去了。

等朱棣靖難成功,解縉投靠朱棣,一步登天,袁泰自然又受他的打壓,只好辭官歸去,如今已然病逝。因為兩人這樁恩怨,袁泰的門生陳安之對他自然頗有敵意,眼下既有機會,如何會不加利用?

稍頃,舉子們寫下一張聲聲血、字字淚的陳情狀,由國子監學生轉了進來,陳安之立即拿了狀子,直奔皇宮,為民請命。舉子和太學生們簇擁左右,鼓譟助威,一路張揚而去。

……

翰林院,是掌制誥、史冊、文翰之事,考議制度,詳正文書,備皇帝顧問的地方,翰林學士、侍讀學士、侍講學士、修撰、編修、檢討等官,另有作為翰林官預備資格的庶吉士們,俱都是天下才子,可謂文曲匯聚之地。

京城裡的這場大風波,很快就傳遍了各個衙門,翰林院自然也不例外。

聽說舉子們控告解縉,翰林們大多幸災樂禍,原因無他,蓋因解縉這人嘴臭,自恃才學,目中無人。翰林們既被視為文才最高的一群人,偏偏他又看不上,所以平時一有機會,就會受他奚落。平時吟詩作賦、做個對子,被解縉羞辱奚落過的翰林已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四方神第二部

莫再講

宰下不約

冰靈龍果

夢幻西遊:壕壕壕壕壕壕壕壕壕壕

請你吃一發風雲變色

黑淵

車水馬龍01

超級法寶合器

津股巡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