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一節 發展
黑天魔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三一節 發展,宿主被guan滿的日常,黑天魔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軍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滿足族群內部正常需求之外,天浩嘗試著製作壓縮餅乾。那是以豆類、麵粉、肉末等原料為基礎,加上大量油脂及各種調料混合,乾燥壓制成型的做法。就口味來看,與文明時代差別不大,技術上真正得以突破是因為使用足量的糖,而這種東西目前的最大來源地是濟州島。
天浩沒有對甘蔗進行移植,種植區僅限於濟州島。那裡面積廣闊,加上不斷開墾的新地,蔗糖產量可以滿足野蠻人族群的大部分需求。
船塢目前的產量達到有史以來最高。以“大毒蛇”級的海船為例,總共多達三十五艘。除此之外,還有大量中、小型漁船。
捕鯨業前所未有的發達,幾乎每次船隊出海都有收穫。尤其是巨角鯨和黑鰭鯨,它們在這片海域分佈極廣,數量多得驚人。北方蠻族在航海方面遠遠落後於南方白人,早期平底船之適合在內河航行,無法深入大海。如果不是天浩從“老嬤嬤”那裡得到完整的建造技術,這種局面直到現在也無法改變。
以新建的連都城為核心,人們從捕鯨、分解、熬脂、揉皮、肉食加工等一系列工序開始,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當然,主體仍以食物為準,短時間內無法消化的鯨肉被切成小塊,撒上鹽晾乾,鯨皮和鯨骨另有它用,除了正常當做食物醃製的大塊脂肪,超過半數的鯨脂被熬製成液體,冷卻後裝進土陶大缸,密封儲存。
去年冬天,第一臺車床出現在磐石城。
它的誕生極其困難,由數百名工匠製造,用鐵錘和鋼銼在鐵料上一點點進行,費盡千辛萬苦,終於“砸”出來一個堪稱雛形的東西。
無論從任何角度來看,這臺車床都很原始,功能也很簡單,不外是普通的金屬切削。但不可否認,它的重要意義在於減少了後續車床的複製難度。同彪測算過,無論人力還是消耗的材料,製作第二臺車床的總體難度比第一臺減少了百分之七十。更重要的是,此後第三臺、第四臺、第五臺……所有車床後續製造將會變得更加簡單,相關技術也會變得成熟。
大規模鍊鋼的好處開始體現出來。天浩計算過目前掌握的原材料,下令在春耕的同時,修建雷角城至磐石城之間的第一條鐵路。
他有蒸汽機的製造圖紙,卻沒有橡膠對機器本身進行密封,自然也就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造出蒸汽車頭。
以現有路基為基礎鋪設鐵軌,以人力或畜力拉運裝滿貨物的車廂,這就是天浩反覆思考過的權宜之計。
必須簡化兩地之間的運輸時間和難度,才能加快物資流通。“牛拉火車”這種事看似滑稽,卻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馬群的繁衍工作從未停滯,祖木每個月都會送來一些母馬,虎族人自始至終也沒有發現秘密外洩。天浩將養殖場遷往北方,馬群尚未形成規模以前,他不會主動暴露,只會把一切都隱藏起來。
每兩艘船變成一隊,天浩前後派出十二個小隊,以濟州島為核心,朝著海洋深處進行探索。
之前從“老嬤嬤”那裡得到的地圖派上了用場,委派的每一艘海船都配備了地圖,已經升任艦隊司令的正江三令五申,要求船上的每一個人,上至船長,下至普通水手,都要向神靈發下血誓————無論在海上遭遇任何形式的危險,必須在第一時間毀掉海圖,將其撕碎,嚼爛,吞嚥,確保這些珍貴的秘密檔案落入南方白人之手。
這個世界沒有澳大利亞,那塊遙遠的大陸早已隨著小行星撞擊變得粉碎,以一連串小型島嶼的形態漂浮在遠方。
船隊往東南方航行,越過溫帶線,進入常年炎熱的地區,在距離濟州島一千三百多海里的位置,找到了海圖上標註的一個大型。
對比文明時代的地圖,會發現這裡原本屬於印度尼西亞,地殼擠壓形成山脈,隆起的部分高於海平面,形成一個面積相當於印度半島四分之一的地塊。
“狂殺號”成為了發現這裡的幸運兒,遺憾的是仍然沒有在這裡找到橡膠樹。島上灌木叢生,生長著大量的椰子和香蕉。“狂殺號”與伴隨船隻留下一半的水手,包括各種生活物資,便轉向掉頭,朝著來路駛去。
天浩早已命名過這座島嶼————晉州島。
先期抵達的六百名水手將在這裡修築村寨,構建工事,為幾個月後即將到來的移民打好基礎。這裡是真正的熱帶地區,獸皮類服裝根本穿不住,除了薄薄的棉質短褲和汗褂,即便是晚上睡覺也不會覺得冷。
“尋找”陸地並移民的過程必須非常小心。南方白人早在數十年前就開始了海洋探索活動。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