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劍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08頁,非正常音樂家,武劍仙,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甚至於……自己在和老師陳教授聊起來的時候,陳教授都完全不相信。
因為有「衝突」!!
是的。
不僅是文化,更是音樂上的衝突,幾乎難以消解。
一來是交流,二來更是需要將中國的哲學思想,藝術文化,變成世界的聲音,不僅僅只在國內,而要儘可能的將影響力擴大到國際。
所以,在樂曲形式的選擇上,必然是需要選擇嚴肅音樂,管絃樂的。
如果運用民樂,運用傳統民族的作曲方式的話,可以簡單相當多。
但李少傑並不想選擇民樂。
畢竟,一個客觀事實就是,在整個世界上來說,還是管絃樂的接受度與認可度更高。
發揚民樂自然是勢在必行。
但現在要儘可能做的,不是單純的弘揚民樂,而是需要弘揚文化和中國藝術思想。
也就是【中國故事,世界表達】!
用古典音樂,裡面帶點「東方的貨」,傳播出去,更能容易被接受。
簡單來說。
那就是……
李少傑想把洋人的玩意,裡面塞入咱們的思維與哲學,文化與厚重的歷史。
然後再去「打」洋人們去。
所以,巨大的困難,自然就襲來。
中國的音樂,與西洋音樂,雖然很多本質上的東西是共存,相似的。
但其實,創作理念上,習慣上,操作上,都會存在相當大的衝突。
西方音樂,從古希臘畢達哥拉斯時期,認為和諧的音組即是對震動比例美的呈現。
再到柏拉圖認為的「音樂的感性美,是對內心嚴謹理念的呈現」。
亦或是格式塔,認為音樂應當是科學的,嚴謹的,富有秩序與層次的完美展現。
——【形式美】!
這並不是機械,也不是拋棄情感。
形式美也很好理解。
生活中的幾個整齊的方塊,一個工整的圓。
一片片完全不一樣,但極度擁有秩序的雪花。
比如對稱,也是最簡單的一種形式美。
這種科學,數學,滲透在生活中。
而西方古典音樂,在創作的時候,要求強調結構的統一,音樂材料的工整,整體形式美的表達。
和聲織體豐滿而厚重,也確實非常適合去表達敦煌文化歷史的深邃與悠遠。
但中國音樂在這裡不太一樣。
雖然也有追求形式美,但更多的時候,中國音樂,更加偏向於「意」。
講求的是一個「神似」。
所以,有時候在整個音樂的疏密程度上,會非常「散」,或者是「形散而神不散」,更加隨心所欲,更加空無縹緲。
無論是王國維的「意境」,亦或是老子《道德經》中的「大音希聲」。
其實,都是對音樂意境,音樂「無形」「無相」「無色」的一種極致追求。
更加適合表達敦煌哲學的一種「意境」與佛學之中所謂的「覺悟」。
……
簡單來說,一個科技,一個修仙。
……
但問題來了。
獨自考慮看起來很適合。
但組合起來,卻幾乎有點無從下手!!
正是因為追求的東西有差異性,所以,西方音樂有著嚴謹完整複雜的和聲體系。
在基礎的調性上,多聲部的音樂可以構成非常豐富多彩的體驗。
可是,中國傳統音樂,不怎麼去強調和聲。
一般,都是以支聲手法來構建。
只有在一些民間的合奏,或是合唱,會出現那麼一點類似於和聲,卻不是和聲的處理。
而且,節奏上,西方音樂更受到「統籌」,即使是一些自由度很高的曲子,出現自由的節奏符號,但自由度也只是區域性,或者有一個限制,整體來說,節奏還是呈現一種均衡。
【萬物的秩序之美,化作節拍與音符的呈現,理性基礎下與感性的結合,構建出藝術人文。】
但到了中國音樂這裡,就又不一樣了。
中國音樂節奏追求一種「自由散漫」,沒特別嚴格統一的節拍速度限制。
尤其是轉向民間勞動人民後,最大的表現,就是「散板」大量的被運用。
尤其是表達意境,更需要在意的是一種後現代的「無序」。
【老爺我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