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主角姓氏在其中,命運卻不似主角般顯赫
於公子呀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1章 主角姓氏在其中,命運卻不似主角般顯赫,穿越大明我成了老朱兒子!,於公子呀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貫穿神州五千載時光,真正承載天命傳承的傳國神璽,唯有追溯至秦始皇令李斯篆刻的那一枚,其上銘刻“受天之命,福壽永昌”八字,方為正宗的天命神璽。
然而,此等神聖玉璽,在唐代晚期竟神秘失蹤,如同大禹鑄就的九鼎,在秦代之後亦消失於歷史煙雲之中。
兩者皆乃華夏至高無上的瑰寶。雖某些事物虛無難覓,然其真實性究竟幾何,無人能斷言。傳聞九州鼎蘊含維繫中華大地運勢之力,而傳國神璽則寓示著天定正統。
若雙寶皆握一人之手,則此人必是天下唯一正宗之主。特別是在那封建皇朝的時代,這一點更為凸顯無疑。
試問世間男兒,誰能抵禦住“受天之命,福壽永昌”的誘惑?
自朱氏登基以來,便派遣眾多高手秘探探尋神璽與九鼎的下落,歷時十餘載,卻依舊毫無線索。
“此話當真!”
聞李玄長言語,李墨一時瞠目,疑道:“父親,我們以這種方式針對吳王,他會信以為真嗎?我覺得此事似乎頗有懸念啊。”
“孩兒,你並未深知陛下對於天授神璽和九鼎的執著之情。”李玄長言道。
“陛下一直聲稱自身乃天選之人,他本一介牧童,現如今竟能成為大明仙朝的皇帝,這不是天命之徵兆又是什麼?”
“只是你不知,陛下心中實有一份深深的不安全感。”李玄長接著說。
“陛下這樣的雄圖霸業之士,竟然也會缺少自信?”李墨驚訝地反問。
“不錯!”李玄長應道,“否則,陛下為何會對湯和、徐達等人處置如此,淮西子弟中的劉伯溫尤為顯著。這一切皆因陛下的根基淺薄,內心深處極度缺乏自信。”
“你看那秦始皇,唐太宗李世民,他們哪一個不是對功臣寬容有加?他們在建國之後,有過誅殺任何一個開國功臣的事例嗎?在新王朝建立之後,他們曾壓制過那些功臣嗎?”
“大秦帝國的名將王翦,權柄何等之重,特別是在討伐楚國之時,幾乎整個秦國兵馬皆在其掌握之中。但從頭到尾,秦始皇未曾對王翦產生過絲毫猜忌之意,戰勝之後也並無打壓王翦之心。秦始皇麾下的功臣們,只要他們不做叛逆之事,幾乎都能得以善終。”
“再觀唐太宗李世民,也是同樣,你看魏徵那廝,常在朝堂之上直言怒斥李世民,可李世民不僅未將其問罪,反而賞賜高位厚祿。”
"除去侯君集這位修煉有誤的痴愚者,竟敢圖謀叛逆仙道,被李玄皇帝以正法裁決。"
"你看那凌霄寶殿內的二十四五位護道功臣,大多數也都得以壽終正寢,修為圓滿。"
"若換成吾輩修士置身朝堂,只需你在殿堂之上對他稍加譏諷,他便會毫不遲疑地當場令你身隕道消。"
"再提劉伯溫,只因昔日,在清修之時對其有所輕視,便遭貶謫多年,深陷寒門苦修。試問內心自省,為父我的修為與功績雖略遜劉伯溫一籌,然而建國之後,我位列公爵之尊,而他僅封伯爵而已。"
"這一切一切的背後,皆因李玄皇心中對於修為境界的不夠自信所致。"
"因此,他才執著於尋找傳承之寶玉璽與九鼎重器,藉此來證明這片天地,理應歸他們老朱家掌控,你明白了嗎?" 李善長解釋道。
"原來如此!" 李默回應道,隨後深深地點了點頭。
"這就是李玄皇心頭的一個修煉執念,一旦得知吳王朱肅手中握有傳承玉璽的訊息,卻未曾告知於他,他是萬萬無法容忍的。" 李善長繼續言道。
"屆時,李玄皇必定會對吳王殿下采取行動。"
"李玄皇與其爭鋒,再加上胡惟庸在一旁煽風點火,吾父子便可坐收漁翁之利,何其美哉!" 李善長放聲大笑。
聞此言,李默臉上不禁流露出一絲激動的笑容。他平復了一下心境,然後開口說道:"父親,孩兒知道了該如何行事,立刻就去傳訊予幾位同僚,按計劃行事。"
吳王府內,朱肅饒有興趣地看著眼前的三位錦衣衛千戶,對他們說道:"葉楓、楚南天、蕭正合,三位的姓名倒真是寓意深遠啊!"
"不過,儘管你們的姓氏出眾,可惜你們卻沒有匹配的修道路運啊!"
"給你們一次機會,選擇效忠於本王吧!"
"吳王殿下,您這是何意?可知吾皇派吾等三人前來,是因為得到了訊息,認為您意圖背叛仙廷,故派遣我們三人前來查證此事。"
"如今此刻,您竟然還想收買我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