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最大化利益
齊兒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8章 最大化利益,亂世英豪:開局挑戰諸侯,齊兒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北境大君主?
他怎麼會來這兒?
意識到來人竟是傳說中的北境王庭大君主,青安不由一怔。
但片刻之後,
青安的心情重歸平靜。
因為他清楚,
既然左賢王部已被佔領的訊息傳出,北境大君主出手只是時間問題。
區別僅在於時間的早晚而已...
望著對面那威猛如林的騎軍,以及那位銀髮飄揚的匈奴大單于,一股奇異的感覺湧上青安心頭。
這一刻,他彷彿覺得,對面不再是鐵騎森立的匈奴軍隊,而是一群狂野的狼群,在狼王的帶領下發出陣陣咆哮。
“不對勁!”
青安正凝視著匈奴大單于,忽然一陣錯愕。他的目光掃過敵陣,發現大單于身後,竟集結了十萬之眾的戰士。
青安的臉色驟變,但這並非源於恐懼,而是因為他憶起了一段歷史。
回溯到初次與匈奴的交鋒,那是在易京城樓下對抗左賢王,彼時對方帶來十五萬鐵騎;第二次,是在左賢王部以南,與梳齒的激戰,他們擊潰了五萬敵軍;第三次,左谷蠡王的突襲,兩千敵軍來襲;第四次,青安主動攻打左谷蠡王部,對手有一萬五千之眾;第五次,格桑和他的追隨者...;第六次,面對桑格魯的挑戰...;第七次,便是眼前這位大單于統率的十萬匈奴鐵騎。
七次交戰,匈奴總計動員了四十多萬精銳兵力。還不包括趙雲與樂進這段時間掃蕩的中小型部落。若合在一起,青安他們已遭遇了大約五十萬匈奴騎兵。
依照古代戰爭時期的軍民比例,每十個平民供養一個士兵。要組建這樣的騎兵軍團,匈奴原本應有五百萬人口作支撐。五百萬,放到後世,只相當於一座中等城市的規模。但在草原之上,特別是在漢代的草原,這數目是不可能的。
就算匈奴全民皆兵,民兵比例縮減到五比一,他們也需要至少二百五十萬人口。二百五十萬,如果匈奴真有這麼多人口,絕不會被漢人輕易壓制。
畢竟,在冷兵器時代,僅論體質,漢人並不佔優勢,即使在號稱“一漢敵五胡”的漢代亦然。
青安明白,兩漢時期,能壓制匈奴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因為漢人崇武,無論文人學士,皆佩劍在身,一言不合即拔劍相向;
二是漢武帝之後的歷代帝王,都有勇氣直面匈奴,甚至與之劍鬥;
三是漢軍裝備優於匈奴,無論是鎧甲還是兵器,都如同精良的裝備一般。
因此,各種因素疊加,才讓漢人將匈奴壓在腳下。
然而,自竇憲驅逐北匈奴,南匈奴徹底歸順後,儘管小規模衝突不斷,但大規模的戰事已然消弭。
此刻,若匈奴王隱藏實力,養精蓄銳,其部族人口恐怕已逾兩百五十萬之眾。
然而——
即便匈奴真能集結五十萬鐵騎。
然匈奴大單于的智謀,絕不至於輕露底牌。
這狡黠的狼王能在殘酷的草原之上獨領風騷。
青安向來不敢低估他的智計。
是以,此刻見匈奴大單于竟率十萬鐵騎正大光明地現身眼前,青安頓時感到事有蹊蹺。
另一方。
青安思緒翻湧之際,匈奴大單于也在打量著他。
目睹青安稚嫩的臉龐,以及被俘的兩個兒子和三萬歸降的匈奴騎兵,大單于怒火中燒。
雖然眼前的場景令他憤怒,
但他此刻恨不得立即號令全軍出擊。
但這狼王亦知,
面對眾多部下,兒子可舍,那三萬投降的騎兵卻不能棄不顧。
畢竟,兒子失去還可再生,
但人心一旦失守,他這匈奴大單于的地位便岌岌可危。
想到此處,
匈奴大單于直接開口:
“青安,我瞭解你!”
“你們漢族有種說法,後浪可畏。”
“如今這般境地,只要你肯屈膝投降,我願饒你不死。”
匈奴大單于語調雖不高,話語卻清晰傳入青安耳中。
見大單于公然說出這顯而易見的謊言,青安不禁冷笑。
然而,
看著手中的桑格魯、格桑,以及不遠處的三萬降兵,
青安明白,大單于之所以敢這樣說,
皆因自己手中握有令他顧忌之物。
既然如此,既然手中有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