筍不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7章 老王家欠的人,團寵福寶有空間,筍不損,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老王家人的無限期盼中,王傳滿出發了。
劉氏是最擔心的,接下來的幾天都心不在焉,做什麼事都提不起精神。
時不時向著門外望。
輪到她做飯時,不是鹹了就是淡了。
其他人沒說什麼,王老太太卻是把劉氏叫到了她屋子裡“老四要出門,你是不是對我這老婆子有意見?恨不得我替他去了?”
劉氏惶恐不已“娘,你這是說的什麼話,讓兒媳如何自處?我只是擔心相公,他從未出過這麼遠的門,路上會不會遇見什麼麻煩。”
“你以為我們從哪來的?”王老太太本想諷刺幾句,但想著劉氏確實是愛夫心切,這時冷嘲熱諷反倒顯得無情。
沒必要寒了兒媳的心。
她便轉念說“老四沒跟你說過嗎?他和愛寶都是在逃荒路上生下來的,六年時間,我們幾乎走遍了大半個大昌。”
那些日子,戰亂頻繁,沒有一處是安身之地。
他們只能不停地搬,不停地走,根本沒辦法在哪裡長期留著。
“老四認路最厲害,這不是他天生便有的能力,而是他一步步摸索來的。被別人翻過無數次的山,他能知道還有什麼地方是沒人走過的,總帶著愛寶,一起去那些無人走過的地方找吃的。”
“我現在只讓老二唸書,你們怕是都怨我偏心老二——你不必急著反駁,你們心中有怨,也是人之常情。老二唸書最有天賦,有段時日,我們和一個老夫子相攜而行,他學了不少詩文,還曾靠著給富人孩子講書,給家裡換來了幾頓米飯。”
“其他幾個孩子的天賦卻不在於此。”
“且不說老大敦厚,老三心思最靈活,善於揣摩人心,在讀書上卻沒什麼天賦——我跟你說這麼多,其實也沒什麼意思,只是好叫你知道,老婆子我並不是公正無私的婆婆,但也不是不講人情,人生的路大多是他們自己選的。老二樂意讀書是如此,老四出門尋人也是如此,他們心中有成算,不會無的放矢。”
這是王老太太第一次推心置腹,跟劉氏說這麼多話,提到老二時,她刻意提高了音量。
還是因為聽見了小張氏的腳步聲,忽然變輕了。
想必小張氏是回來做什麼,恰好在外聽見了。
劉氏聽得滿臉愧色“娘,我真沒有那個意思,您是什麼樣的人,這4年來,我也看得清楚。兒媳不是不知好歹……”
那些小小的心思,她自然也是有過的,但也不過轉瞬即逝。
大家都不是聖人,誰會沒一點紛繁雜念呢?
想通了便也通了。
小張氏聽到這裡,轉頭就去找了王傳圓,問及王老太太說的那些話。
小張氏問“他二叔要讀書的事,娘跟你們商量過吧?”
王傳圓“問過啊,娘還問我們4個要不要跟著一起讀,我當場就拒絕了。”
“拒絕做什麼?你二哥都能讀,你年紀比他還小些,也可以讀一讀嘛。”小張氏覺得,他們家現在的家底厚了些,不說是什麼考科舉,就稍微掃掃盲也是好的。
王傳圓使勁搖頭“不不不,我就學學算數挺好的了,能把包子鋪裡的賬算清楚,把生意做好就夠了。我不是讀書那塊料,當年家裡沒逃荒,娘教我們讀書,唉,不提了——”
那時,他可沒少捱打,他爹也跟著受罰。
因為王老太太總說,幾個兒子這麼笨,肯定是隨了老王頭。
說多了都是淚。
“娘還有學問啊?”小張氏想起了孃家,那也是一個重男輕女的窩窩,家裡的兒子都沒送去上學的,更別說女兒了。
難道嬸孃家不一樣?
居然捨得送婆婆去讀書。
“你沒聽過娘罵人嗎?不僅不重樣,還不帶一句髒話,這還不能知道娘有學問呀?”>>
小張氏“……”她還真沒想到這一點去。
至於劉氏那邊,和王老太太談了一通後,心裡的疙瘩到底是散去了。
她發現自己對相公的瞭解,還不夠透徹。
而且,她也應該給相公更多的信任才是。
小阿玉也注意到,自家孃親最近不太開心,所以每次下學過後,就會纏在劉氏身邊。
不去找哥哥們玩,也不去找秦懷說話了。
就連下午,赤甲教幾個孩子繼續學武,小阿玉也沒去。
她要陪著娘呀。
有了小阿玉的陪伴,劉氏總算是緩過勁來,不再那麼彆彆扭扭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