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章 兄弟重逢,笑傲江南,三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英叫去吃得大醉,然後又假傳聖旨,將周卓英妻子騙到自己寓所,終於得逞好事。
周妻羞恨難當,丟下老公兒子,一根繩子了卻了自己的性命。
周卓英是出了名的悍將,軍功卓著,在軍中極受推頌,儼然是未來的一顆將星。他又如何能嚥下奪妻之恨的惡氣?
怒火攻心之下,惡向膽邊生,摁倒團長就是一頓老拳。警備團長千不該萬不該,不該打不贏就跑。如果讓周卓英打過癮了,自然有人拉架勸和。團長這麼一跑,已經紅眼失了心智的周卓英順手就是“呯”,“呯”二槍,打碎了他的心臟腦殼。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周卓英於是就被下在宜興城大獄,等待軍法。
周卓英有旦夕禍福,老天有不測風雲。由於齊燮元和盧永祥的江浙大戰,觸發了規模更大的第二次直奉大戰。
第一次是直系獲勝,第二次奉系統帥張作霖憋足了一口氣要翻本,一雪前恥。
這次直系曹錕和吳佩孚組成聯軍,所謂的聯軍,實質上是利益的聯合,無利不起早嘛,趨利避害,是民國軍閥們的共性。
戰爭開始後,奉系節節勝利,直系福建的孫傳芳一看風向不對,這直系的好日子到頭了,自己如果坐實了直系這條船上,非跟著一起沉沒不可。
孫傳芳是俊傑,很識時務,立即把舵一轉,掉過槍口對準齊燮元就摟火,齊燮元被姓孫的臨陣反戈一擊,直接打落井底,也下野流亡,跑去天津租界做寓公。
周卓英卻就此因禍得福,解脫了牢獄之災。
出獄後的周卓英萬念俱灰,把兒子周澤人往學校裡一送,自己一路跑到銅官山腳下,那裡有個叫靜樂寺的破敗小廟,因為戰火,裡面的幾個和尚嚇跑了,周卓英跑去打掃打掃,修理修理,光頭一剃,袈裟一披,取法名慧明,敲起木魚從此就唸起了和尚經。從此這個世界上,就少了一個周卓英,多了一個慧明和尚。
宜興縣是個富庶之鄉,善男信女眾多,慧明把個破敗小廟搞得日漸旺盛,忙不過來了。
一個好漢三個幫,這道理放到和尚廟裡也一樣通用。做和尚唸經,少不了拉弦伴奏跑龍套的,慧明又跑去蘇北老家,招來了兩個本家侄兒,取法號智聰智亮。
就這樣,一個真寺廟,三個假和尚,就算是開宗立派,開始了普渡眾生。
三個假和尚似模似樣唸經做法事,同時還開墾荒山,勤勞發展廟產,沒出幾年,就把個破敗小廟,搞得風生水起,一派欣欣向榮。
從此,叔侄三人白天做和尚,晚上數銅鈿,唸經發財二不誤,而且是悄悄的葷腥不忌,酒水長流,過上了與世無爭的逍遙快活日子。
周澤人的父親搖身一變,從威風八面的軍官變成了阿彌陀佛的和尚,小孩子吃不消了。
學校裡的同學們因為他是和尚的兒子,視他為異類,就成了頑皮同學取笑捉弄的物件。
這個時候,就輪到了三郎出場。
周澤人和三郎相差四歲,三郎從私塾轉來新式學校上一年級時,周澤人已上四年級。周澤人敦厚沉穩,很有點少年老成的味道,唸書做事都是中規中矩,是個小老成。
三郎則是調皮跳脫,精靈古怪,總能上演匪夷所思之舉,是個小老卵。
偏就這樣的兩個人,因為父輩走得近,也成了孟焦不離,珠聯璧合的發小玩伴。
周澤人比三郎大了整整四歲,受了欺負反而要小三郎出頭報仇,原因很簡單,就二條: 周澤人能忍,害怕打架,不願意跟著慧明和尚習武。第二條是三郎天生力氣大,喜歡舞槍弄棒,看不得好朋友受欺負,最主要的是骨子裡睚眥必報,天生的心裡擱不下隔夜仇。
為此,江上洲東一家西一家的,沒少去給人家登門道歉賠禮,偏偏慧明和尚還開心得大放厥詞: “有種,好樣的,敢跟大四五歲的大小子幹架,還把人家幹趴下,有種,好樣的。”
三郎和周澤人唸書都很聰明,卻又是兩個截然相反的樣板。
周澤人聽老師講課,總是緊盯著老師,跟著老師的思路走,老師教到哪裡,提問什麼問題,他總能回答得合乎老師的心意,這讓老師很有成就感,這樣的學生不喜歡才怪。
三郎的唸書不是刻苦用功,但情商智商高,很有點小人大老卵。總是不專心聽講。老師看在眼裡氣在心裡,冷不丁的突然抽問他,期待著這小老卵答不出來,能趁機教訓他,卻又總能語出驚人,且考試穩拿第一。更要命的是,小三郎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