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歸去遲
結晶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3章 歸去遲,只愛赤足金,莫戀探花郎,結晶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三日後,大燕使團終於啟程前往南詔。二十餘日後,信使來報使團已平安抵達南詔國都,並受到南詔王國禮待之。自此,每過十日,便有來自使團的奏報呈上,奏報上稱南詔王對大燕使者恭敬有佳,再三表示已是懼吐蕃淫威久矣,新王蒙舍泣血遙拜大燕皇帝,願與大燕永結盟約,共御吐蕃。
一切看上去都無比順利,只待下個月初一,大燕使臣張適會宣讀冊封詔書,蒙舍便正式繼位成為新一任南詔王。到時,使團便可返程回到都城了。
然而蘇若卻是一日比一日地心神不寧,只因為她已有很長時間沒有收到柳暮江的信了。
柳暮江走後,每到一處驛館,便會寫一封親筆信給蘇若報平安,還生怕蘇若等得心急,每每請託驛使八百里加急往都城呈送奏報時,都夾帶上柳暮江的家書。柳暮江給蘇若的書信便與使團給朝堂的奏報同時抵達都城,蘇若用最短的時日便能盼來夫君的傳書。
書信的內容不過是柳暮江沿途所見的風土人情,還摻雜著對自家娘子夜以繼日的思念,紙短情長,道不盡柔情蜜意和相思綿綿。每到夜深人靜,蘇若便在燭燈下,一遍遍讀著書信,聊慰別離之情。
可此時距離上次蘇若收到柳暮江的信箋後,已有整整一個月,再沒有隻言片語寄來。蘇若心中的不安已逐漸變成了恐懼,即便朝堂並未聽聞南詔有任何異動,即便使團的奏報依然按時上奏天聽,即便沒有任何徵兆能證實蘇若的擔憂。但蘇若依舊強烈地懷疑,柳暮江已經出事了,否則絕不會無故與她斷了音信,她的夫君將她捧在心尖上寵著護著,斷不會令她有片刻的心焦和煎熬。
蘇若坐立難安,夜不能寐,就連滄海閣的生意都無心打理。她強忍著又等待了半個月,依然沒有盼來柳暮江的訊息,蘇若當即決定,不能再等下去了,她要親自去南詔尋一尋柳暮江。
對於蘇若的舉動,柳母覺得簡直就是胡鬧,不過是柳暮江事忙沒有按時寫信,蘇若便如此小題大做,一個後宅婦人千里迢迢前往南詔那等民風彪悍之地,真是不成體統。
然而蘇若心意已決,如今徒然留在都城,只能令她心亂如麻。她不顧柳母的反對,收拾好行囊,帶著折倫、春燕和幾個身手不錯的護院,拜別了柳母和容氏,便啟程上路了。
一路上白日趕路,夜裡住宿在客店,好在蘇若有足夠的銀兩,路上換了數次快馬,終於到達了南詔的都城—鄯闡城。
鄯闡城作為西南最繁華的城郭,城際滇池,三面皆水,既險且堅。每年有數以萬計的商賈途經此地,將中原的絲綢、茶葉、書籍和各地的戰馬、鞍轡、雲南刀、香料藥材等各種珍貴奇巧的玩意兒販至天下各地。此刻正是巳時,城門口人流如織,車馬如龍,各色商販都趕著去城內的集市做買賣。蘇若一行便扮做從大燕都城來的首飾商人,順利入了城。
蘇若等人來到城內最熱鬧的雞鳴街上,找了一處客棧住下,稍加修整後,折倫便帶著手下的護院外出探路。
一個時辰後,折倫等人悉數返回客棧,折倫眉頭緊鎖,對蘇若回稟道:“主人,只怕大事不妙。”
蘇若心中頓時咯噔一下:“可是驛館門口有什麼異常?”
折倫搖搖頭:“不,驛館大門敞開,各地使者進出無阻,並無異樣。可是屬下等人在前門後門守了半晌,竟沒有見到一個大燕使臣。我等從路人口中打探得知,說是南詔王蒙舍為表對天國來使的敬重,前些時日特地將整個使團迎入了南詔王宮居住。可是這種禮數,我自小在南地邊陲長大,卻從未在西南諸國聽聞過。”
蘇若心思一冷:“如此說來,只怕使團諸人凶多吉少了。可我等在鄯闡城內不過就是普通商賈,根本連南詔王宮的門邊都摸不著,莫要說是探聽虛實了。”
折倫安慰蘇若道:“主人,莫要心焦。有錢能使鬼推磨,我午後再去王宮附近轉轉,也許打點一番,能問出些苗頭。”
蘇若嘆氣道:“你在南詔沒有熟人,又能去找何人打聽呢?若是那南詔王真有心加害大燕使團,你這樣冒然撞上去,只怕反而會被有心之人盯上。還是待我去城中的集市轉轉,興許能找到專與王宮做生意的商人,尋條門路出來。”
主僕二人正商量著,忽聽門外傳來敲門聲,折倫瞬間警覺起來,緊握住手裡的匕首,輕聲走到門邊,低聲問道:“來者何人。”
只聽門外不徐不疾的聲音響起:“聽聞滄海閣蘇掌櫃在此盤桓,慕容嫿特來拜會。”
蘇若一驚,忙示意折倫開門。只見本應待在大燕都城永平侯府的平西將軍慕容嫿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