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門一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8章 西征歸來,推背圖之大唐帝國,鹿門一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阿史那社爾率領唐協軍攻佔焉耆城後,一時間,整個西域都震動了,七百多座城池紛紛向唐協軍投降,自漢末以來,分離400年後,西域重新回到了中華版圖內。這片土地遠超今天新疆的面積,其疆域更是超出帕米爾高原,唐朝的勢力範圍直達中亞,達300萬平方公里。

正當唐協軍為攻克焉耆城及活捉乙毗射匱可汗,而歡呼雀躍時,從龜茲國傳來一個噩耗:安西都護郭孝恪被殺,龜茲城又陷落了。

原來情況是這樣的:龜茲城之戰,龜茲國前國王布失畢率輕騎逃亡到焉耆城,國相那利也隻身逃走。阿史那社爾率軍追擊布失畢,就讓郭孝恪留守龜茲。不久,國相那利暗引龜茲國其他城邦的兵馬萬餘人,偷襲龜茲城。

當時,郭孝恪認為龜茲城內還未穩定,便在城外紮營,當有龜茲人勸告他小心、防備龜茲國相那利時,他沒有當一回事。國相那利就暗中與城內降兵勾結,潛入城中,並大聲鼓譟。郭孝恪這才察覺,於是率所部千餘人,進入城中與龜茲降軍交戰。

這時,城中降兵都響應國相那利,攻打郭孝恪所率的唐協軍,郭孝恪率軍殊死戰鬥,可惜唐協軍人數處於絕對劣勢,郭孝恪在西門中流箭而亡,兒子郭待詔也一同戰死。

阿史那社爾聽聞郭孝恪的噩耗,立即率軍回援龜茲城平定叛亂,斬殺龜茲國相那利。

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七月十六日,阿史那社爾率軍班師還朝,將乙毗射匱可汗、龜茲國王布失畢、于闐國王伏闍信在承天門下獻俘。

李世民率阿史那社爾等出征將領到太廟行“待告禮”後,在歸德殿召見了出征將士及三位國王俘虜。

李世民下詔命:

“加封畢國公阿史那社爾為鎮軍大將軍,加食邑增至2500戶;

加封柱國契苾何力為左驍衛大將軍、郕國公,加食邑增至2000戶;

加封侍中袁天綱為特進、襄州郡公,封食邑1000戶,賜正二品紫色官服、三梁冠、金玉帶十三銙、金魚袋、象笏;

加封靈州都督薛萬徹為右武衛大將軍,賜正三品紫色官服、三梁冠、金玉帶十三銙、金魚袋、象笏;

加封沙州刺史蘇海政為遼州都督,賜從三品紫色官服、三梁冠、金玉帶十三銙、金魚袋、象笏。”

至於西域善後一事,李世民下詔:

“大唐在西域設立了安西都護府,駐軍安西四鎮:龜茲、于闐、疏勒、焉耆。”

李世民得知郭孝恪死訊,責備郭孝恪不加警戒,以致喪命,剝奪其官職,後又憐憫其戰死沙場,便為他舉哀。

因阿史那賀魯戰場起義及協助抓獲乙毗射匱可汗、龜茲國王布失畢有功,李世民下詔:

“設定瑤池都督府,隸屬於安西都護府,封阿史那賀魯為左驍衛將軍、泥伏沙缽羅可汗、瑤池都督,賜給他鼓纛,負責管轄焉耆城及處月、處密二部。”

同時,李世民還寬宏大量的赦免了三位國王俘虜,並下詔:

“封乙毗射匱可汗為右武衛將軍;

封龜茲國王布失畢為左武衛中郎將;

封于闐國王伏闍信為左武衛將軍。”

袁天綱被封為“特進、襄州郡公”後,心情激情澎湃!二十四年前,即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他想效法漢代班固投筆從戎,就吟唱著: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袁天綱豪情萬丈地離開閬中,來到長安報效大唐,今日終於實現了萬里封侯的宏願,此生不枉虛度!

袁天綱剛回到長安,就聽聞他的好友、中書令、太子右庶子馬周剛病逝,享年四十八歲。李世民親自為他舉哀,追贈司空、幽州都督、高唐縣公,諡號文毅,陪葬昭陵。

李世民與馬周不僅是君臣關係,還發展成一種摯友關係。自從馬周隨東征高麗大軍從定州回到長安,就已經得了嚴重的糖尿病,整整一年都不得好轉。李世民在翠微宮避暑期間,命令在翠微山尋找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為馬周修建宅第,以方便他養病。李世民經常派去尋找名醫的公公,絡繹不絕。李世民還常常令人送御膳給他,多次親自到府上探望併為他調藥,派太子李治親自前往探望老師的病情。

馬周去世前,向李世民要回了他所有的奏章,親手燒掉,感慨地說:

“管仲、晏嬰披露國君的過失,追求死後留名後世,我不做這種事。”

馬周病逝後,李世民非常想念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奇香

腦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