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門一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4章 魏王爭嫡之心,推背圖之大唐帝國,鹿門一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日,魏王府。魏王李泰向魏王府傅王珪請教忠孝之事,王珪說道:“聖上既是大王的君主,侍奉聖上要竭盡忠誠;聖上又是大王的阿耶,侍奉他要竭盡孝心。盡忠盡孝可以成就自己的美名。”

李泰問詢道:“您請給小王指點迷津,如何盡忠盡孝?”

王珪點撥道:“想聖上之所想便是。”

李泰聰慧過人,馬上醒悟道:“聖上最近正為阿孃去世而悲傷,小王應在此處做文章。”

王珪點頭稱是,心想:“孺子可教也。” 於是,王珪在李泰耳語一番,李泰聽罷會意一笑。

李泰按照王珪的指點,為體現自己的孝心,撈取政治資本,他專門親自到洛陽龍門石窟考察後,出巨資為母親文德皇后在洛陽龍門窟造像。他從北魏皇室開鑿未完工的賓陽南洞入手,在原來已初具規模的基礎上雕刻出主佛和菩薩像。

在完工後,請岑文字撰文,大書法家褚遂良書丹了洋洋灑灑1800多字的造像題記,使用大量篇幅去歌頌長孫皇后的“懿德”。

為了加快工程進度,他命人將其中的一塊原是北魏宣武帝為孝文帝、文昭皇后開鑿功德窟的發願碑文,抹去原碑文重新刻製造像題記碑文,碑額上用篆文鐫刻著“伊闕佛龕之碑”六個大字。“伊闕佛龕之碑”通高五米、寬一米九,碑文字共三十二行,滿行五十一字,計一千六百餘字。碑文內容為:

“夫藏室延閣之舊典,蓬萊宛委之遺文,其源始於六經,其流分於百氏,莫不美天地為廣大,嘉富貴為崇高。備物致用,則上聖存其發育;御氣乘雲,則列仙體其變化,茲乃盡域中之事業,殫方外之天府,逾系表而稱篤論,闕帝先而謂窮神。……”

自從長孫皇后因病去世,李世民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當他得知李泰為文德皇后豎立“伊闕佛龕之碑”後,大誇李泰“純孝”。李泰藉此為文德皇后造像豎碑的機會,有了陰謀奪取太子李承乾寶座的覬覦之心。

數日後,王珪的舊友韋挺在其授意下,以當時社會風俗敗壞,人們不知教化為名。韋挺上奏將其奏章《論風俗失禮表》、《議婚俗表》與文德皇后的《女則》一起頒佈於天下,讓天下百姓都學習、遵守。李世民看罷韋挺的奏章,龍顏大悅,專門在宮中設宴款待,稱讚他能夠盡誠規諫,對他大加賞賜,升任其為銀青光祿大夫,行黃門侍郎,兼魏王府事。

太宗對韋挺說:“韋愛卿擔任行黃門侍郎,是朕的意思,可左右大臣沒有一個為愛卿說情的!”

韋挺慌忙跪拜道:“臣愚笨,不可以玷辱高位,並且不是功臣也不是舊臣,卻位在秦王府藩邸舊臣之上,希望把臣的職位讓給那些勤勉立功的人吧。” 李世民沒有聽從。

自此,魏王李泰屢次受聖上恩寵,太子李承乾多有過失,李世民有廢立的想法,一日,李世民與王珪、中書侍郎兼太子左庶子杜正倫在宮中見面時,李世民說道:

“魏王這孩子真是純孝啊!他有心專門到洛陽龍門為文德皇后豎像立碑,朕甚是欣慰!”

王珪回應道:“自從文德皇后薨了,李泰這些日子思念過度,常常哭泣不止,形容槁枯。”

李世民感嘆道:“李泰的賢德與才能堪當太子之位,只可惜現太子有腿疾,難堪擔此重任。”

王珪與杜正倫聽到李世民的話當場震驚不語。一會兒,王珪與杜正倫向李世民辭別離宮,當走出鳳鳴宮外,王珪藉口有事讓杜正倫先走,他折回了鳳鳴宮。

李世民見到王珪又回來,感到奇怪地問道:“王愛卿,你有事嗎?”

王珪回答道:“臣有事向聖上密奏!”

“有密奏?” 李世民問道。

“聖上,魏王現在是聲名遠揚,但是……”

“但是什麼?”李世民又問道。

“但是,因魏王年紀尚幼,現在朝堂上三品以上的官員多輕視魏王。”

李世民聽罷大怒,說道:“這些三品以上的官員輕視魏王,就是在輕視朕!”

次日,他召來三品以上的官員,厲聲責備他們說:

“隋文帝時,一品以下的官員常被皇子們羞辱,難道魏王不是朕的兒子嗎?朕只是不聽任皇子放縱橫行罷了。聽說三品以上的官員都輕視他們,我若放縱他們,難道皇子不能折服、羞辱你們嗎?”

房玄齡等人都惶恐流汗拜謝。惟獨魏徵面色嚴正地說:

“臣私下估計當今群臣,一定沒有敢輕視魏王的。在禮儀上,大臣、皇子都是一樣的。《春秋》雲:周朝天子的大臣雖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修之風流邪神

放縱我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