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蕭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章 一米辦公區,記錄者的密碼,王蕭蕭,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南臺縣辦公大樓外,韓局長等在廣場上。
張亮、慶軍下來後,向韓局長介紹了兩位來客。
南臺縣辦公大樓的負面報道,來之前看過了。
報道介紹了這幾年縣裡財產狀況。
有水無山,一馬平川,百姓基本上靠天吃飯。
既不靠海,也不靠山,經濟簡單。。。
財政收入除了必要的基建、辦公、醫療,公務人員百分之七十開支。
。。。
來的路上,順便找了一個村子百姓家裡看了看,冰箱、電視也是齊全。
聽說省城來的,又是採訪,老百姓自然熱情,用大茶缸子沏了滿滿一杯茶,喝茶的是那種當時很流行的二兩裝酒瓶。發明這種酒瓶的人很聰明,二兩一個,渴完了帶走回家當,茶杯、酒杯的錢都省了。
“不瞞你們說,現在這日子比以前是好多了。可也沒啥物件。”
“種地,那出不來啥錢。去了這個那個的,搞不好還搭錢。”
“這村子裡,我家小子拉些貨腳,還算可以。不過成家了,不指望我們不知足了。”
“村裡,這不有些能耐的都往外跑,也沒見著拿回錢來。”
“農村平日裡好辦,吃啥的,自家地裡就夠了。怕就怕有個病災物的,看不起啊。不像你們城裡報銷。”
“頭前,后街老孟家老太爺,送去醫院搶救,三千都拿不起啊,就抬回來了。”
“大姨,你家這冰箱我能看看吧?”王蕭蕭看著眼前兩們的小冰箱,打起了主意。
“看吧,看吧,沒啥。呵、呵。”農村家婦女多性格開朗。
“看吧,別見笑啊。”炕上坐著的老爺子,面露窘色。
“大姨,這冰箱裡面啥也沒有啊!不費電啊。”
“呵呵,你開啟下面的。咱們也沒啥放的。就是上面給小孫女凍些冰棒。”
村子不大,幾百戶人家。
一色的土道,道路兩側家家戶戶院外的路邊上堆著苞米杆子。
因為是扶貧點,上面扶貧時,把院牆重新砌了,鐵門把原來木板子釘的門也換了,有些新意。
村裡唯一一棵大樹,枝葉茂盛,曲曲彎彎,樹傘足足有一戶人家那麼大。
大樹粗得四五個人也不能抱攏。
圍著樹用磚壘了一圈,算是可以坐著了。不知道誰家把水泥板拿來,再用磚墊起來,就成了桌子。
村裡的土路因為多日不下雨,所以很平坦,仍然有車轍痕跡能夠看出。
三個人除了慶軍穿著米色的夾克衫,兩位記著西裝,在村裡很刺眼。
路上,大姑娘小媳婦,難免多看了幾眼,有些好奇。
一些打扮時尚的女人,長得有姿色,毫不掩飾的目光,像是長了釘子。
閒聊中得知,村裡有冰箱的人家並不多,電視倒是很普及。
較十多年前,村裡的百姓已經很滿意了。
王蕭蕭的母親是省裡政府部門的,十多年前,改革開放初期,去最貧困的幾個地區搞調研。
回來的調研報告,令人落淚。
省裡西部地區一戶山村裡,家家戶戶窮得全靠上面救濟糧。有的人家窮的,四口人,蓋著一床翻了花的棉被。家中一條褲子漏了洞,誰出去誰穿。
十年後,農村有了大的改觀,依然無法去掉貧窮的帽子。
農村窮不窮,一看路,二看庫。
看路,哪個村有油漆路,水泥路,哪個村就富。
看庫,哪個村家家戶戶庫裡堆著苞米杆子,一定不不富。
。。。
“早聽張亮說了,省裡來的大媒體、大記者。這次來要採訪些什麼?
聽說要採訪政府的新大樓,韓局長表情微微變了一下,瞬間又恢復了一來的熱情。
“這樣,來了先到咱們局裡坐坐,順便參加參加裡面。”
“這樓正面是新建的廣場,前邊那個雕塑是請你們省里美術學院教授設計的。”
“那個旗竿也是一同設計的。”
在韓局長的引導下,一行人順著樓梯向上走去。
縣辦公大樓的正門比地面高出了很多。
正面面對廣場,延沿階而上。
車輛可以從兩側的通道,直接開到正門處。
門前下車處的上方是一個巨大的方型雨搭,來人下車既不會日曬,也不會雨打。
韓局長他們往上走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