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獴在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5章 王權下縣,去大明扶貧,飛獴在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爺,當了五、六年兵,這五行俺都會,可是咱不會摸老百姓啊!”
“你會生孩子吧?”
“會生,還生了倆。”
“聽說你剛娶媳婦的時候,你連媳婦的門朝哪開都不知道。這怎麼生的孩子?哈哈哈……”
“這不是天天摸索,熟能生巧嘛!嘿嘿嘿……”
“這當縣長也是一樣。你就把你管理的老百姓都當成你的媳婦,還是新娶進門的媳婦,天天摸索,認認真真摸索,總有一天會找到突破口,熟能生巧的。”
,!
“王爺,老百姓那裡哪有什麼敵情?”
“就是老百姓有哪些需要官府幫忙解決的困難。”
“我怎麼知道老百姓有什麼困難?”
“那你就得去問老百姓了,有多少人沒有房子?有多少人沒娶上媳婦?有多少戶人家沒有農具、牲畜……只要你們天天和老百姓打交道,知道老百姓在想什麼、缺什麼,然後幫他們解決掉,這就是解決敵情。”
“王爺,什麼是我情?”
“我情就是你要管理的這個縣、這個鎮有多少人口、壯丁,有多少耕牛、騾馬,哪些人適合種地,哪些人擅長養馬,哪些人會做生意,哪些人適合進廠子……”
“王爺,你讓我們當縣長還好說,怎麼還讓我們下去當鎮長,讓那些社長們自己管理不就行了嗎?”
“以前皇權不下縣,是因為沒有比你們更合適當鎮長的人才。現在本王之所以在每一個縣,都挑三到五個鎮,交由你們管理,是因為你們身上有天然的優勢,不能浪費了。”
“我們沒讀多少書,還有優勢?”
“你們也太謙虛了。你們在軍營裡培養了好多優良品質,什麼事情都要親力親為的作風,什麼事情都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什麼事情都要爭個第一的勁頭。禮部和吏部派來的官員們身上就沒有你們這些優良品質。”
當說到復員軍人身上的優良品質,遼王彷彿又有了靈感,滔滔不絕起來:
“你看那些透過讀書當官的老爺們有的只是官老爺的官僚作風,上山怕硌了腳,下鄉怕傷了身份,幹個活還怕閃了腰,天天想發財,還裝著清高的樣子,鄙視商人。裝逼一個頂十個,幹活十個頂不上你們一個。”
“所以哩,他們只能呆在縣衙裡,聘請個刀筆吏,寫個誰也不信的報告,吹吹誰也不信的牛皮政績。你讓他們上山下鄉,比吃屎還難!”
“如果你們會運用你們的優勢和長處,知道你們這個鎮上是種水稻好還是小麥好,是種土豆好還是種紅薯好,幹什麼最賺錢,你還愁把這個鎮治不好嗎?”
“三年以後,你們把這個鎮給治好了,也許不到三年,本王就升你們為縣長……”
在遼王的忽悠下,近百名行伍出身的千戶和營、連長們信心滿滿地脫下軍裝,走上新的工作崗位。
也有一些人在退役後,確實不適應地方工作,被燕王和寧王當成人才拉攏了過去,重新回到軍隊。這是後話。
不過,遼王在座談會上的這番深入淺出的“調查研究理論”,當晚就傳回了遼王府,明珠馬上說道:“王爺,你多少天沒有摸索了?”
遼王哭笑不得,只好勉為其難,身體力行、深入淺出地又摸索了一把敵情。
放鬆之後,他又有了新的感悟:“什麼是道不遠行?道就在夫妻生活之中,道就在自己最心愛的人身上。”
縣、鎮長培訓班一結束,遼王對遼東、遼北和海東三個地方的衛所機構、行政機構及其人員幾乎重新調整了一下。
原先成立的各個屯衛全部取消,由相應的縣取代。管他是千戶、百戶還是斷事、經歷,一律都叫縣長,待遇也按人口規模確定。
人口十萬以下的小縣確定為正七品,人口在十萬以上的中縣確定為正六品,人口在三十萬以上的大縣確定為正五品。
各縣成立了五十到二百人不等的巡防營,相當於後世的警察,負責維持治安,費用從本縣財政收入中支出,也不會額外增加遼王府的負擔。
各縣之下的重要集市、碼頭、驛站、農場、廠礦附近,都成立了鎮。各鎮少則五、六百戶,多則五、六千戶。小鎮鎮長一般由連長擔任,大鎮鎮長由營長擔任,鎮長的權力不比內地的縣小多少。
安東中護衛人馬最終還是和海參崴衛合併了,在海參崴成立新的安東中護衛,原防區由長春中護衛和瀋陽中護衛瓜分。
遼陽衛人馬也和安東衛合併了,在安東成立新的鴨綠江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