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獴在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6章 牛大夫的牛經,去大明扶貧,飛獴在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著神農高徒神秘外衣的種糧高手李喜旺在內,都在聽李犇講授牛經,如痴如醉。
好在李喜旺還算清醒,眼見火鍋也不冒煙了,連忙說道:“王爺,李秀才一肚子《牛經》,估計不比你給郭驥的《馬經》少。你看,這一桌子山珍海味都快涼了,不如這幾天讓李秀才把他的《牛經》整理出來,大家再合計合計,如何落實。”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遼王雖然是意猶未盡,也只好從諫如流,停止了請教。
飯局之後,遼王送給李犇一套別墅和一輛豪華馬車,讓他直接在王府旁邊住了下來,方便自己隨時請教。
又過了幾天,李犇還真的給遼王拿出一本《牛經》來,介紹牛的種類、脾性、用途,耕牛如何飼養、配種、防疫、上套、耕作等等,洋洋灑灑五千余文,有圖有真相。
遼王當場給了他一萬兩銀子,算是買他的知識版權費用。
透過這幾天和這李犇連續交流,他感覺這個李犇是典型的大器晚成,太有貨了,在遼東被冷落了好幾年還在專心致志搞養牛,確實是個能夠靜下來想幹事兒的人,能幹事兒的人,必須要給他機會。
他一直覺得,沒有文化是沒有希望的,只知死讀書也沒有前途的。希望和前途往往在於找準理論知識聯絡社會實際的突破口。這就是知行合一的魅力。
哪怕像李秀才這樣,只選取讀書人都不屑一顧的養牛這個小突破口,就會對社會進步發生顛覆性變化。
要知道熱心農耕的老朱每年都讓人從南方購買耕牛,送到北方各省,以恢復農業生產。
但是因為沒人重視養牛,幾乎沒有收到什麼效果,大部分農戶還是以鋤為犁,以人代役,生產效率只是耕牛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即使在農耕經濟最為發達的江南一帶,好多人還是不願意養牛,照樣捨棄產量高的水稻,種些產量低的旱作物。
喜歡去大明扶貧請大家收藏:(www.630zww.com)去大明扶貧【630中文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