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獴在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0章 開始混一戎華,去大明扶貧,飛獴在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顯然是有備而來,在眾多頭人中獻禮最重。

他不僅進獻了參茸和潰逃到烏拉地盤上的三百戶蒙古人,還獻出了一雙兒女,說是專門服侍遼王殿下,弄得朱植哭笑不得。

不過,當他聽說這個頭人的兒子叫亦失哈時,猛然想起歷史上曾為大明開疆拓土數千裡,和鄭和齊名的水師名將易信來,他的女真名字好像就叫亦失哈!

烏拉頭人告訴遼王,亦失哈時年幼時曾被蒙古人抓去並被閹割當了太監,只因這次納哈出被明軍擊敗,他才得以乘機逃了回來。亦失哈精通漢、蒙、女真數種語言,熟知松花江兩岸地形水情,可為遼王身邊的通譯和嚮導。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朱植認真審視了一下眼前這個女真男孩,十七八歲,也許是因為被閹割的緣故,有點文文弱弱。

見遼王一直盯著自己,亦失哈卻毫不怯場,雙目炯炯有神,竟然抬頭直視眼前這個屁大的王爺。

朱植頓時覺得很沒面子,決定先考察考察再說。

七月八日,朱植在亦失哈的嚮導下,前往位於松花江上游的烏拉部落繼續考察。

在後世的記載裡,那裡有一個叫吉林烏拉的地方,也就是後世的吉林城,地處松花江大拐彎處,上下水位落差大,水流湍激,十分適合利用水力冶煉。中下游水深岸闊,適合舟師行動,可以直達金國故都上京阿城即後世的哈爾濱附近,進而抵達黑龍江,最後向東通向大海。

等朱植一行到達烏拉部落聚集地的時候,亦失哈充分展現了他活地圖的天賦,帶領朱植走遍了松花江大拐彎處的每個犄角旮旯。

可惜的是,亦失哈雖然熟悉這一帶松花江的地形民情水情,可不識字,更不會繪圖。

朱植雖然會繪圖,卻不知道前世松花江兩岸地形、民情、水情。

二人就象一個瞎子揹著一個瘸子在衝鋒,花了整整三天時間才繪好松花江大拐彎處兩岸二十里的地形地貌和聚集村落,初步選好了船廠地址。

遼王讓烏拉頭人在此組織人力開始伐木,準備用作修建碼頭和造船的材料,待明年開春後,明軍再以金銀或鹽茶、糧食、布匹相謝。

離開吉林烏拉的時候,朱植心中十分高興、十分自得。

這次北上最大的收穫不是再次擊敗賴臘武,也不是收服幾十個林中部落、女真部落,而是撿到了亦失哈這個寶。

他決定把亦失哈先留在身邊,好好培養一番。也許不出三年,此人將成為他依託三江河道經營遼北、混一戎華的一把利器。

由於擔心亦失哈回到廣寧後會受到歧視,他給亦失哈起了個漢名,叫易信,字守之。

他還向烏拉頭人許諾,只要易信立了戰功並學會書寫一千個漢字,就讓他回來鎮守海西女真各部。

七月十二日,遼王帶著易信回到長春堡,然後對董興交代一番,讓他率領廣寧中護衛的左軍繼續鎮守這裡,執行蛙跳戰術,建設長春城,自己帶著其他人馬南返。

有了海西女真各部的支援,他現在對貫徹蛙跳戰術很有信心。

一路上,朱植又帶著郭英、張石實地查堪了大黑山一線的歷代古蹟,如東遼河上游的燕國古城,遼金元三代在開原路建造的眾多佛塔,幫助大家加深對遼北之地的印象。

這裡不僅土地肥沃,也曾經人口眾多,早在戰國時期,華夏先民已經在此傳播農耕文明,是天然的屯墾之地。

有遼以來,東北的各族統治者都信奉佛教,:()去大明扶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成蛇

青河雪

我解除安裝了黃毛系統

松岡唯一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