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隼展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3章 人心惶惶,晉血山河,鷹隼展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睿這幾天在棘陽、穰城、堵陽等地跑來跑去,忙著安置俘虜、修繕房屋、收斂遺體,同時搗鼓1點好東西。
這3個縣的耕地面積穩居南陽郡前3,土地肥沃,糧食產量也頗高,最重要的是,冬小麥種植面積都挺大。
這年頭的小麥真的不大受待見,得官府動員、勸導老百姓種,老百姓才勉為其難的種1點。大家都知道小麥的產量比粟高很多,但奈何太難吃了,都不愛吃……啥?你說磨成麵粉就可以加工成各種美味的麵食?親,你真是太天真了,磨盤從哪來呀?知不知道1直到隋唐時期,開磨坊依舊是1門很賺錢的生意,連楊素這種權勢滔天的人物名下1項很重要的產業就是數量眾多的磨坊?小老百姓我想弄1副磨盤?先數數兜裡有幾個錢吧!
但饑荒逼得老百姓不得不尋求改變。在天災、戰亂的雙重打擊之下,老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已經是常態了,在這種情況下,大家想的不再是好不好吃,而是能不能吃,能不能吃飽!於是,這幾年關中、河南、河北、山東、山西等地區,冬小麥的種植面積開始大幅增長,比如說南陽就1口氣種了3十多萬畝。
長勢還挺好,只可惜由於戰亂,種下這些冬小麥的老百姓要麼死了要麼逃了,這些冬小麥幾乎成了無主之物。
李睿對這些小麥是非常重視的,因為不出意外的話,他們得依靠這些小麥來熬過下半年了。
只是,這些小麥的長勢實在不怎麼樣————在這個時代的人眼裡已經是長勢喜人了,但在他看來簡直不像話,放到現代要是在風調雨順的年景有好幾個縣的小麥長成這個鬼樣,只怕有關部門的人能讓上頭罵到狗血淋頭。他琢磨了1下,估計是土地肥力不足導致的。這年代給土地補充肥力的手面非常有限,1個就是日常積累下來的人畜糞肥,1個就是草木灰,還有1些諸如塘泥之類的,然後就沒了。要命的是,小麥對肥力的需求是相當大的,肥力跟不上,產量自然也好不到哪裡去。
沒辦法,只能作最後的補救了。
好在,在新疆長大的他並不缺少這方面的知識,畢竟他也是要上學的嘛,在上學的時候認識了不少來自各大農場的朋友,時不時受邀到新疆建設兵團的農場玩1把農家樂,耳濡目染之下,也學了不少關於種田的技術。
比如說如何製造土化肥。
他讓人蒐集了大量熟石膏,與新鮮的糞肥、黃豆粉按比例混合,放入糞缸內密封發酵,3天后取出來兌水3倍施用。這是建設兵團1位白髮蒼蒼的老兵教他的,說這樣造出來的土化肥肥效與氨水和碳氨不相上下,在化肥工業還很落後的時代,他們都是用這種方法給作物追肥。李睿試過,效果確實不錯。
就是勁有點大,糞缸開啟的時候臭氣沖天,差點沒把圍觀的老農民給燻昏過去。
李睿調集了4百多口糞缸,利用軍馬場和軍營產出的糞肥,南陽石膏礦裡產出的石膏,流水線式製造大量土化肥,短短几天就讓他整出了十萬斤。這個數量與幾十萬畝小麥相比真的不值1提,但他也沒辦法,時間真的太緊了,而小麥抽穗後追肥的時間視窗就那麼點,倉促之下造不了太多,趕死趕活也只趕出這麼點,只好挑長勢最好的麥田進行施用,能提高多少產量就提高多少了。
就在他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宛城那邊來人了,讓他趕緊回去1趟。
他咕噥1聲,將手頭上的工作扔給手下,自己快馬加鞭趕回宛城。
1入宛城,他首先便感覺到了驚恐、絕望的氣氛,他看到,好多人正拖家帶口的往城外逃。他納悶,拉住1位鄉紳問:“你們跑什麼?城裡出什麼事了?”
那鄉紳神情驚恐:“城裡倒沒出什麼事,只是苦縣那邊出大事了,天都塌了!”
李睿問:“怎麼啦?”
那鄉紳說:“王太尉帶領的十幾萬大軍在苦縣遭遇羯胡的攻擊,全軍覆沒,連王太尉也被殺了……這天塌下來啦!大家都說胡人下1步就要打到南陽來了,都趁著胡人還沒殺到,收拾李行帶上家眷逃往江陵呢!”
李睿呆了呆,喃喃自語:“寧平城……寧平城……”無力地鬆開那名鄉紳的衣袖,1路唸叨著這個魔咒般的地名,魂不守舍的來到了宛城南陽王府。
南陽王府是建安5年建造的,當時漢獻帝封自己的兒子劉馮為南陽王,曹老闆自然要意思意思,給建座王府什麼的。不過漢獻帝自己都成傀儡了,他兒子又算個什麼東西?曹老闆在建南陽王府的時候也就意思意思,造得相當寒酸————反正也沒打算放劉馮離開許昌到南陽來當藩王,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