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一顆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3章 閻解娣幫何雨柱收瓷器,重生何雨柱遠離是非,人間一顆塵,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大浪潮期間,龍國組織了大量城市青年離開城市,去往偏遠的農村支援建設。這是人類現代歷史上罕見的從城市到鄉村的人口大遷移。全國城市居民家庭中,幾乎沒有一家不和“知青”下鄉聯絡在一起。
街道辦透過調查核實:閻家戶口在四九城裡的年輕一輩中,閻解放、閻解曠已經先後參與到了“上山下鄉”的運動中。每家每戶需去支援偏遠地區建設的名額指標,因為閻家已經超額完成,所以學歷、年齡達標,沒有工作,沒有結婚的閻解娣就安然無恙的留在了四九城裡,守在了閻埠貴老兩口身邊。
閻解娣這個閻家的老姑娘,平時就靠接點街道辦的手工活,有時候去外面撿垃圾貼補家用,百無聊賴的荒廢著她的韶華,被禁錮在了家住四合院門房的閻家。
閻解娣親眼見識了何雨柱做的事,彷彿給她的人生開啟了一扇窗,在兩人回四合院的路上,她圍著何雨柱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
“講她會騎腳踏車,還是初中畢業,算算弄弄絕對不在話下。”
“而且,說何雨柱難得休息,還要出去忙,休息不好對他身體不好。不如,讓她這個大閒人來幫他去做這個事…”
這個時期,何雨柱心裡也在想著,等改革開放了,自己要做哪些生意。而心裡確實想要培養一些靠得住的人,為迎接改革開放的到來,做一番事業作儲備。
何雨柱看了一眼乾瘦的閻解娣,心裡想著“閻家人雖然愛算計,占人家便宜也算是有度,基本是處於你情我願的情況下發生的,而且閻家人手腳乾淨,沒有不問自取的陋習。但這閻解娣畢竟是個未婚的女性,和她打交道會落人口舌,太不方便了…”
何雨柱心裡那麼想著,一路上就由著閻解娣講道理擺事實,在那裡不停套近乎。他沒有去接閻解娣的話茬,更沒有拒絕或者是答應她,兩人就這麼氣氛尷尬的回到了四合院,各自回了家。
晚飯後,何雨柱聽著收音機,站在廚房門口和梁拉娣解釋家裡越來越多的舊瓷器,平時該注意點什麼的時候,閻埠貴不請自來的找上了門。
“柱子,我有點事想求您,方便聊一下嗎?”閻埠貴厚著臉皮,不好意思的開口道。
已過而立之年的何雨柱早已不是吳下阿蒙,此時的他自信,言行有度,顯示出一種從容不迫的成熟;當久了軋鋼廠的二把手,上位者的氣息自然能給周圍人淡淡的壓迫感。
何雨柱見閻埠貴找他,面上客氣的回道:“閻大爺,您這客氣了,那麼多年的老鄰居了,事不大您就吩咐吧,我隨手給您辦了。”
“這個,那個…柱子,您能讓閻解娣幫您去換瓷器嗎?她一把歲數了,老窩在家裡也不是個事…”閻埠貴見何雨柱沒請他進何家客廳聊,直接在門口就這麼和他談事,心裡還是有點說不出的膈應,但此時的何家,他過來真的是在高攀,最後還是拉下了臉來求道。
何雨柱聽見閻埠貴求他這事,沒有直接去回覆,轉頭對著梁拉娣問道:“媳婦,閻大爺想讓閻解娣幫我去換舊瓷器,你怎麼看啊?”
“柱哥,閻解娣這姑娘,做事有板有眼的,我看成。但你有什麼要求,可要和她講清楚啊!”梁拉娣在廚房幹著家務,大聲的回道。
“閻大爺,成了。您讓閻解娣來我家一下,我把具體要求給她交代清楚。”何雨柱對閻埠貴輕描淡寫的說道。
閻埠貴一溜煙的消失了,沒多久,閻解娣就來到了何家。何雨柱倒不擔心閻解娣的穿著問題,閻家本來就困難,衣服上補丁還真不少,所以就直接講起了正題來。
何雨柱指著停在屋裡的二把大槓,說道:“閻解娣,這出門,腳踏車一定要騎得穩,停放的地方也要平坦,要不車後座上兩個筐裡的瓷器可都會碎了。”
“你看,每個新的盤子、碗,都有保護它們的膜、牛皮紙,你給人家的時候,都要把它們扒拉下來,用來包裝你換來的舊瓷器用。當然,你要怕醉了的話,自己再準備一些紙啊、舊布條什麼的等就更好了。”何雨柱喊閻解娣跟著他,走近兩個裝有瓷器的籮筐,指著裡面說道。
“下面我給你說一下“以舊換新”的規則:遇到清的瓷器,咱們以1換1,遇上大件的或者成色好的2換1,3換1都成,你自由發揮。遇到宋、元、明的瓷器,咱們以2換1,或者3換1都行,若遇大件或者成色好的,你就自己發揮吧,能拿下就行。但是,裂的、有缺口的或者補過的都不能要,我們只換完整品。”何雨柱隨意的解說道。
閻解娣越聽越迷糊,眨巴著大眼睛驚訝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