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拔針
花間茶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7章 拔針,八零重生,撩漢養崽致富忙,花間茶舍,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每一頁的邊緣,還精心附上了精細的穴點陣圖,線條流暢,標註清晰,即便是外行人看了也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專業與細緻。
“真行啊。”
宋念心中暗歎,僅憑首頁的病歷記錄,便足以窺見那位已故老先生在針灸領域的高深造詣。
他對於穴位的理解與運用,遠超宋念以往所學,令她不禁肅然起敬。
筆記中提及的療法,不僅針灸精妙,更有諸多藥物配合,而老先生所開的藥方多為平實之物,尋常藥材搭配得宜,既有效又經濟,減輕了患者的負擔。
更有甚者,利用日常食物輔以調理,既實用又貼近生活,使得治療方法更易於被大眾接納。
“絕了!”
宋念躺在床上,雙手緊緊捧著這本寶貴的筆記本,目光如飢似渴地在字裡行間穿梭,全然沉浸在中醫智慧的海洋中,不願抽離。
然而,正欲沉浸於學習的宋念很快被外界的喧囂拉回現實。
門外,趙凜剛剛晾曬完衣物,清新的洗衣粉味隨風飄散,卻忽然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打斷。
門扉開啟,只見朱大嫂面色蒼白,汗水淋漓,幾乎要整個人彎折,幸得旁人攙扶,勉強維持站立。
她那痛苦的模樣,如同秋日枯萎的枝葉,讓人心生不忍。
“出啥事了?”
宋念聞言,敏捷地將筆記本收好,趿拉著布鞋,帶著幾分關切步入院中。
朱大嫂的兒媳,一位僅年長宋念三歲,卻因生活的磨礪顯得格外成熟穩重的女子,正用力支撐著母親。
她頭上的毛巾泛黃,是鄉間常見的防曬之物,簡單卻實用,透露出生活的質樸與無奈。
面對宋唸的詢問,朱大嫂痛苦地呻吟道:“腰不知怎的扭到了,連站著都成問題,趴著更是痛得厲害。”
兒媳聞言,神色一緊,牙關緊咬,憤恨難平地訴說原委:“都是宋秀紅乾的好事!和我媽爭執幾句,爭不過就動粗,硬生生把我媽推倒在地。”
言語之間,一顆強烈的護母之心油然而生。
小媳婦提到的“玉蘭”,便是她自己,趙芳琴。
聽到婆婆意外提及自己的名字,她臉上浮現出一絲尷尬的紅暈,侷促不安地解釋道:“娘,我這麼說也是為了您好,畢竟宋念和趙凜他們受了傷,錢嫂子說話難聽,您心疼他們才出頭的。”
這番話裡,既有對宋念夫婦受傷的心疼,也有對婆媳情深的表白,卻不想惹來朱大嫂的不滿,一聲低喝,讓她心生委屈。
宋念並未參與到這場家庭小插曲中,她的注意力完全放在瞭如何救治朱嫂上。
她冷靜地對趙凜吩咐:“記得屋裡有張結實的竹床,你把它整理一下搬出來,讓朱嫂趴在上面,這樣我治療時她也能舒服些。”
自家的床鋪雖然簡陋,卻是特意挑選的寬敞款式,為的是方便三人在艱苦歲月裡的相互依偎。
宋念再次審視著周遭,心中已有了救治的初步計劃……
那兩張床的木色深沉,顯露出歲月的痕跡,顯然是由有著悠久年歲的樟木精心改造而成。床面平滑如鏡,每一寸都透露出匠人的細心打磨與不惜工本的打造,顯得既古樸又結實。
床的四角殘留著鋸子留下的淺淺痕跡,而那床腿的設計,簡約中透露著一絲不同尋常的韻味。
觀察這些細節,不難猜想到這兩張床的身世。
它們極有可能源自某個曾經風光的地主家庭,床頭部分那些繁複精美的雕花在某個變故中被無奈地鋸下拋棄,只留下了樸實無華卻實用堅固的下半部,繼續承載著人們的夢想。
床鋪雖高,帶來了躺臥時的舒適與安心,但對於需要頻繁上下床的朱嫂來說,卻成了不大不小的困擾。
“先把銀針放入沸水中煮一煮吧。”
宋唸的手邊缺乏現代化的消毒裝置,只好採取這種傳統的辦法。
趙凜聞言,立刻又尋來一根蠟燭,火燎加水煮,雖原始卻也足夠嚴謹,宋念只能藉助這樣的方式來確保針具的清潔與安全。
在忙碌的準備中,宋念首先為朱嫂搭了脈,手指輕柔而穩健地沿著朱嫂頸部緩緩按壓,她的每一個動作都透著專業與細心。
“別擔心,嬸子,您的傷並不嚴重,主要是推搡導致的外傷,與狗蛋孃的情況完全不同。”
宋唸的話語溫柔卻堅定,如同春日暖陽般讓人心安。
朱嫂聽後,臉上緊繃的線條終於緩和下來,心中的大石也悄然落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