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名單
歲月神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章 名單,重生朱允?,打造大明巔峰,歲月神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開礦勞民傷財,鑿山艱難,每年僅山東一地,役民兩千六百六十多戶,此為殘民也!”
“開礦利官不利民,若軍需不缺,再開採,則為擾民,斷不可取!”
看到此處,朱允熥不由得笑了。
老爺子還真性情中人,還真是始終站在百姓那邊看待問題。
這時代的開礦,其實危險係數極高,就是拿人命填。
“京營庫中有棉布,五十四萬餘匹,棉花十一萬斤!”
“中都衛所,棉布二十七萬八千匹,棉花五萬六千斤!”
“遼東衛所士卒,十萬二千一百八十二人,有棉布四十三萬匹,棉花三十六萬七千斤。”
“嗯?”看到這裡,朱允熥眼神一縮。
“四叔的家底,可是不少,光是棉布就是四十多萬匹?”
棉布比真金白銀還值錢,老爺子起家的地區就是中國最善於織造棉布的地區。而棉花棉布正是目前大明經濟的命脈所在,也是對周邊藩國最大的技術優勢。
棉布,也是一直是江南代替銀錢用來交稅的必需品。
衣食住行,衣始終是排在第一位的。洪武二十三年,藍玉出征塞外,十九萬大軍大勝回朝的時候,賞賜棉布三十餘萬匹,引得近二十萬大軍山呼萬歲,深宮之中,都能聽到外面震耳欲聾的歡呼聲。
布,就是錢。
一匹布,足夠一個職業軍人,一年家庭的吃用。
暫時放下這些,朱允熥繼續往下看。
“軍費來源開支明細!”
“兩江兩淮鹽稅,折每年一千二百餘萬兩,分發九邊京營,及五軍都督府工匠,礦山等處。”
“總計天下稅糧,共二千九百四十三萬餘石。浙江二百七十五萬二千餘石,蘇州二百八十萬九千餘石”。
“蘇州這麼多?”
朱允熥有些驚詫,蘇州一地的稅糧,竟然超過了最富裕的浙江整個行省。
不過想想,隨即釋然。
老爺子不大喜歡江浙之人,尤其是蘇州人。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這些人當年支援的可是張士誠,尤其是蘇州百姓,在張士誠死之後還給他建祠堂,民間私下稱張王。
所以洪武開國至今,老爺子年年多有免除天下兩稅的德政,但是對於蘇州以及原來張士誠根據地的賦稅,卻從沒有減過,而是一直加。
但是,更主要的原因是,這個地方太有錢。
他們的錢還是來源於棉花棉布,江浙之地,蘇州,松江,杭州,嘉興,湖州等地為天下棉布產地的中心。毫不誇張的 說,這裡產出的棉布總和,超過了這個時代,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
而且這些地區還不是傳統的 男耕女織,是由商人牽頭,設定棉布廠,僱傭織布工人,甚至許多婦女也拋頭露面出來工作。
小廠數十人,大廠上千人,每日清晨而起工至半夜。半夜之後,第二班工人繼續上陣,人停織布機不停,徹夜織做。
這些地方的賦稅統一用棉布代替,由此可見他們的富到了什麼地步。
老爺子天生對於太有錢的人,沒啥好感,這是事實。
不但對這些地區加稅,而且限定這些地區的有錢人,不得出來科考做官。
乍一聽,似乎是暴政。但是結合明朝滅亡的原因,朱允熥也能多少體會出一點老爺子的良苦用心。
江浙之地的財閥,在家中沒有子弟做官的情況下,都可以透過巨大的財力在朝中買到為他們代言的支持者,若是他們的子弟做官了,那豈不是在國策上,更要傾斜於這些富裕的地區?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