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章 興師伐齊(2),乾坤已定,沈處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吳國能贏齊,晉國要想贏卻非易事。現今的晉國比之“艾陵之戰”時的吳國,雖然疆域廣大,兵力數量也比吳國強,無奈各家為政,再加無心爭鋒,氣勢鬥志根本無法跟彼時的吳國相提並論。

“表面上看的確如此,可是田氏的專權令他族心生不滿,齊軍雖眾,若不能齊心,仍然是一盤散沙,毫無戰鬥力。”

身為智府的首席謀臣,張武對諸侯各國的內政外交了如指掌。不僅當下,包括過去,從前如何,現今怎樣,強弱變化,公室與大臣世家大族之間的齟齬,力量對比等等。事無鉅細,皆爛熟於心,以備不時之需,隨時從腦中調取。

“雖然如此,齊國的實力仍然不容小覷。”智國跟智瑤一樣的看法,齊國是瘦死駱駝比馬大。若要進兵,晉國公室加上智氏,其餘三家能給的兵力不會太多,全部加起來,對付齊國的傾國之兵,晉國明顯處於下風。

“田氏已是齊國的第一大族,若是征戰疆場,一定會儲存實力。剩下高氏、國氏出力,加上齊國公室之兵,跟我國可說是勢均力敵,勝負難定。”張武試圖說服智瑤,不必畏懼齊國。

智瑤認真想了想,“即使能贏,跟齊國一戰意義何在?”

“比之其餘四國,伐齊能更快提升晉國的名望。”智國雖年輕,這層意思還是很快能領悟到。齊國是東方霸主,其它四個諸侯國,宋國和鄭國實力雖然不弱,也只是中等諸侯,根本無法跟齊國等同並列。

“若能取勝,還能震懾衛、鄭、宋、魯四國,將來若想伐鄭或是逼衛,易如反掌。”張武補充道。

智瑤不語。他豈會不知伐齊成功的好處?之所以一開始沒提齊國,不就是因為難以想象跟齊國一戰嗎?既然話都說到這份上了,伐齊之事就認真想一想吧,最重要的問題是——勝算有幾何?

此時的晉國,晉君新立,智瑤任正卿也不久,經不起戰敗。回想趙鞅屢次率兵侵兵,好幾次都無功而返,智瑤就曾告誡過自己,一定要避免重蹈覆轍。智瑤的人生信條是——不打沒有把握的仗,無論是沙場或是沒有兵戈的朝堂。

“若是宗主仍心存疑慮,不如我們試著占卜一次,看看結果如何再說。”張武提議道。用兵之前卜筮定吉凶是慣例,更何況是沒有把握的事,更是非常必要。

“也好。”智瑤表示贊同。

正在智瑤為伐齊一事舉棋不定時,趙毋恤面臨的境況跟他差不多。

討伐代國一直放在趙毋恤的心上,並未因為他做了只失敗的“老鷹”向“母雞”投降而遺忘。最大的困難不是兵力不足,也非代國強大異常不可戰勝,更不是有人阻攔,問題出在——代國國君的夫人是他的姐姐——趙如湘。

當初一手安排這門親事的是趙鞅,那個時候,他要將其霸佔的心思是否已經萌生,後人不得而知。或許那時只是想借聯姻拉近彼此的關係,若是趙氏有難,代國也能提供支援。

無論如何,趙毋恤在最後一試贏得勝利接過趙氏宗主的重任就相當於對父親許下承諾——一定要把代國據為己有。可是,姐姐怎麼辦?逃避不是辦法,總要拿出對策才行。

若是以家宴為名打探姐姐的口風,會不會好些?想想又覺不妥,姐姐心思細密,萬一意圖暴露,伐代的不確定性增加,又傷了手足之情,不行!思來想去,腦袋亂轟轟的,還是找人商量比較好。

於是,董褐、張孟談被叫了進來。

“屬下以為,刀兵相向並非良策。”聽完趙毋恤大致把問題描述過後,張孟談低頭鎖眉,面色凝重,用力搖頭。

張孟談和董褐都是趙毋恤的謀臣,若論職位,董褐因為有家宰之職,高於張孟談。若論見識格局,二人不分伯仲。跟董褐出身史官世家不同,張孟談的祖輩都是武官,曾為晉國立下過赫赫戰功,耳濡目染,他也好習棍棒熟於騎射。

張孟談很小就跟隨父輩出徵,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因為某次戰役不小心傷了腰,從此騎馬受限,只得退從文職。為此,他曾沮喪消沉了好長一段時間,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失意低落。所幸,長年習武不只體魄強壯,意志也格外剛毅。很快,他便走出陰霾,主動迎向光明。

為此,他特意拜訪了董褐,向其請教。兩人雖然都是名門之後,卻因涉獵領域不同,關係疏遠,鮮少機會交流。因為這個契機,兩人坐到一起,說起各自的經歷。

這一談不得了,一見如故,相見恨晚。張孟談雖不如董褐飽讀詩書通天文知地理,但是他從小聽祖父父親時常跟他說出徵的所見所聞,裡面有不少匪夷所思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王妃好忙

輕卿子衿

北風骨

葉是汐

種仙紀

草上匪

嫁值連城之暴主請立正

涵夜風

貴婦靠擺爛成了萬人迷

躲甜

魂穿名門團寵有點甜

南嬙小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