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9章 中牟之重(3),乾坤已定,沈處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中牟大約建於春秋初年,先屬衛,到了春秋中期,為晉所得,並在此地設縣。所謂縣,實際上一個行政區劃,有行政架構、組織分工、軍事配備等等。最早設縣的諸侯國是楚國,晉國也是少數先鋒之一。

通常縣都設在邊地,初衷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明確領地歸屬。中牟本在衛晉邊境,地理位置特殊,在此設縣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相應的,這個縣的地位也非同一般。

位於中牟北面的邯鄲,本來歸趙氏分支邯鄲氏所有。“亟治之難”發生後,趙午被趙鞅誅殺,其子趙稷跟隨中行氏、士氏作亂,最後事敗被迫離開晉國。邯鄲氏歸服趙氏本宗,邯鄲順理成章由趙鞅掌控。

邯鄲靠近晉衛邊界,一直晉國的軍事要地。跟邯鄲相比,中牟地處太行山東麓,更靠近晉國南端,與鄭衛兩國距離都很近,作為趙國往南輻射的據點,顯然比邯鄲更合適。

隨著晉楚百年爭霸的結束,想要抓住霸業尾巴的齊景公開始小範圍聯合諸侯伐晉。衛、鄭、魯三國,很快成為齊國的盟友。由於局勢的發展,作為晉國東南部的軍事要塞,中牟地位凸顯。

在六進四的卿族淘汰賽中,趙家搶到了一些原本屬於士氏的地盤,其中就包括中牟。趙鞅生前頻頻伐衛,千方百計扶持落難公子蒯聵,有部分原因是出於趙氏采邑的安全著想。

為了卿族競逐的長遠考慮,董安於力主在晉陽築城,並將此地作為趙氏北拓的重要據點和大後方,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營建。晉陽的雖好,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距離絳都很遠。遠離晉國的政治中心之外,跟趙氏位於東南的采邑也只能遙遙相看。

晉陽看中牟,一北一東,相去甚遠,有鞭長莫及之憂。可是,既然北擴已是大勢所趨,只能透過加強對中牟的管理發揮其南部重鎮的作用。所以,中牟令的重要性無論如何重視都不為過。關涉晉國邊境的安寧,更與趙氏利益息息相關。

“任登治理中牟,百姓樂業安居,農事耕作一片繁忙豐收景象,政事井然有序,可見其能。”董褐和老友一樣認可任登,對他所薦者卻有所保留。

任登者,現任中牟令,掌管中牟一切行政軍事民生。他的父親是聞名遐邇的博學者,精通術數、命理、天文、軍事、醫術各個領域。

少年任登卻相反,沒有跟隨父親遨遊知識的海洋,反而做了個任性使氣好勇鬥狠的遊俠兒。為此,差點被逐出家門。所幸,成年後的他,懸崖勒馬,回頭是岸,苦學精進,終於學有所成。

“任登所舉者,跟他的過往經歷倒是頗為相似。”雖然都沒有明說,透過觀察,趙毋恤大致猜到兩位謀臣的意思,主動問道:“兩位是不是對這位出身貧賤的莽漢不敢苟同?”

臨近各縣考察期,各縣令會分批抵達絳都,向主事者稟報一年各項民生財政事項,人員增減進退等等。關涉重要職位的人選,必須向上呈報得到允許後方可委任相應的職事。

此次,任登向趙毋恤舉薦一位名為胥己的平民任職督工。督工的職責通常是監督手工業者勞作,驗收產品,把控質量。這麼一看,這個職位非常普通,為何卻要知會向趙毋恤?究竟這個工作為何如此重要?

要解釋清楚這個問題,又要回到中牟人的歷史文化上來。

牟人是火神的後人,望文生義,他們擅長用火。這一特長,讓他們在那個時代大放異彩。

商朝中期開始,青銅冶煉鑄造技術已經具有一定高度,尤其是盤庚遷殷後,商朝終於結束叔侄爭權手足相殘的亂局,進入穩定繁榮的發展階段。與之相應,鑄銅技術達到頂峰。作為國家一級文物的司母戊大方鼎的出土,足以印證。

我們常在小說中看到“青銅寶劍”,寶劍既由青銅所鑄,意味著青銅技術的日臻完善,對提升一國的軍事水平有重大意義。

進入春秋,諸侯紛爭四起,對武器的需求勝過以往。銅中加入鉛和錫就成了青銅,雖然技術已經完善,但是打造出來的武器已漸漸無法滿足時代的需求。青銅太脆,柔韌度也不夠,只能打造尺寸小一些的兵器。這樣的兵器到了戰場,殺傷力大減。

鐵器耐用鋒利,製作材料分佈較廣,在山地洞穴都能找到鐵砂鐵隕石。而且鑄造技術相對簡單,反覆錘打、熱水、冷水反覆淬鍊,並與一種特殊的炭接觸,就能使其堅硬耐磨。

可是,冶鐵有一個最致命的問題要解決——鐵的熔點比銅高出500多度,在木炭作為燃料的時代,難度可想而知。所以,儘管有成熟的鍊銅技藝,直到春秋中期,冶鐵技術並未取得飛速發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王妃好忙

輕卿子衿

北風骨

葉是汐

種仙紀

草上匪

嫁值連城之暴主請立正

涵夜風

貴婦靠擺爛成了萬人迷

躲甜

魂穿名門團寵有點甜

南嬙小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