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大明新的軍制
雲陵一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4章 大明新的軍制,這個大明好像不太一樣,雲陵一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新的軍制有什麼異議?”
眾人在沉思片刻之後,都紛紛在新的軍制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積極參與討論,終於將一些存在的小問題都解決掉了之後,新的軍制也徹底形成。
從此之後,五軍都督府只負責邊軍與水師,地方軍則歸兵部節制,京營直屬御前,自此兵部的權柄大大增強,但是王建國的臉上沒有絲毫興奮,只有淡淡的緊張感,畢竟全國有十九個行省,每個省的都司有五萬人那就是將近一百萬大軍,這個數字實在是有些驚人。
,!
回去之後,他就要遴選各省都司的指揮僉事,每一個都是正三品的武職,而且手握大權,容不得半點馬虎啊。
朱雄英也知道他現在的壓力,沒有讓他繼續參與北境防線的部署,而是讓他先行返回京城,將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軍制改革身上。
至於北境三省的三支新軍嘛,鎮北軍自然是交給朱棣,天策軍則是繼續交給傅友德,靖安軍的建制已經被打殘了,目前還沒有新的合適的人選,朱雄英只能將目光看向李景隆道:“九江,現在靖安軍的建制已經被打殘,需要一名主心骨重新將靖安軍組織起來,你可願意擔起這份職責?”
李景隆從朱雄英穿越過來開始就一直跟在身邊,幾乎從來沒有分開過,所以將他留在北境朱雄英心中也是萬般不捨。
但是目前根本就沒有夠的上品級的將領能夠執掌靖安軍,李景隆現在是曹國公,而且這些年來南征北戰,軍功也足夠應酬,所以他是不二的人選。
李景隆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紅著眼眶道:“殿下放心,末將一定帶好靖安軍,在最短的時間內,重現靖安軍的戰鬥力。”
朱雄英欣慰的點了點頭,眾人這才散去。
第二日一早,朱雄英也沒閒著,與孔士行一起將北境防線的想法落實,既然北元有個所謂的七城防線,孔士行就以阿爾泰城和賽音山達為基線,在這片土地上另起十座城池。
十二城互相呼應,前後有序的坐落在草原上,不給北元人一絲突破防線的機會。
兩人看著一望無際的原野,一時之間心中都有些感慨。
朱雄英看著孔士行佈滿書生氣的側臉道:“實在是很難相信,你這個衍聖公會在軍事上有如此才華。”
孔士行聞言一屁股坐在草地上,聲音散漫道:“也很難想象您一個長在深宮中的太孫殿下不止能夠在文學上開宗立派,在軍事上也是天馬行空,說實話,我從來不相信會有天生聖人,沒有後天的努力,就算再有天賦也是枉然,但時您所取得的成就真的已經超乎了我的想象。”
說到這裡的時候,孔士行的語氣已經變的很困惑,甚至不解,隨後苦笑一聲:“說來不怕殿下笑話,在遇到殿下之前,在下自詡是天下第一天才,但是見到了殿下之後,才始知天外有人,人外有天啊,就連您身邊的黃海侯,才華也絕對不在我之下啊。”
朱雄英聽著孔士行的感慨,一時之間陷入了沉默,自己如果不是帶著前人的數千年智慧,絕對做不出如今的成績,而徐子卿更是傳說中的人物鬼谷子的關門弟子,所學更是博觀古今,可以說這個世界上才華能勝過孔士行的實在不多,但是都被他遇到了。
經過了這場戰事,他對孔士行的態度也完全改觀,所以出言調笑道:“我說衍聖公,你現在是朝廷的布政使,和孤說話的時候,要自稱下官知道嗎?如果你覺得不夠尊敬的話,自成一聲奴才也不是不行。”
孔士行聳了聳肩,有些慵懶的道:“雖然與殿下接觸時間不長,但是也知道殿下不是在乎這些繁文縟節之人,不過看這幾日殿下的安排,是打算回京了?”
朱雄英也跟著坐在孔士行的身邊,嘆了口氣道:“該回去了,如今大明百廢俱興,不回去終究是放不下啊,等到解決了倭國的麻煩後,大明就該進入絕對的休養生息之中了。”
說到這裡的時候,朱雄英頓了一下,笑呵呵的問道:“對於孤將你留在北境,你可有什麼想說的?”
孔士行面露苦澀,無奈的道:“沒辦法啊,官大一級壓死人啊,我回去了,天下的儒生就不會安定,還是留在北境好,沒那麼多的紛爭。”
朱雄英點了點頭,站起身承諾道:“你能理解就好,相信我,未來,大明會有你孔士行的一席之地。”
說完,就頭也不回的離去。
:()這個大明好像不太一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