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趙謙
雲陵一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5章 趙謙,這個大明好像不太一樣,雲陵一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還是挺起胸膛道:“呵呵,草民讀書是為了能為天下百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草民不迎合,不折腰,做事只為遵從本心。”
聽了這樣的回答,朱雄英的面色沒有任何變化,只是自顧自的問道:“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句話,您可曾聽過?”
趙謙下意識的點頭道:“這是張載的名言,天下讀書人自然都聽說過。”
朱雄英繼續道:“好,那本王想問一下, 如今的百姓的生活對比洪武初年是不是已經十足的提高?”
趙謙沒有否認,正色道:“確實如此,洪武初年還常有餓死人的事情發生,但是如今百姓們已經可以填飽肚子了,甚至很多百姓家裡已經有了一定的積蓄,可是這一切與廢除儒學有何關聯?”
朱雄英看著趙謙,目光灼灼的問道:“趙謙,你自認清高,頗有才華,本王問你,如今大明百姓的生活能夠飛速發展,靠的是什麼?難道靠的是你引以為傲的儒學?”
面對吳王的追問,趙謙很明顯有些慌亂,但還是有條不紊的道:“吳王殿下,儒學的地位不能撼動啊,相信殿下也知道,儒學能夠約束人的行為,高尚人的品格,透過儒學培養出來的學子,大部分都會對百姓有迴護之意,這樣才能在治理百姓的時候,將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啊。”
對於這種言論,朱雄英自然嗤之以鼻,有些不屑的道:“簡直可笑,如果透過儒學就可以讓人的品格得到提升,那就不會有那麼多的貪官汙吏,就不會有那麼多的冤假錯案了,如今朝堂上的官員有八成都是儒學出身,如果本王真的想查,整個朝堂怕是要空一大半,刑部和御史臺現在還堆積著各地官員貪腐的卷宗,你要親自看看嗎?”
“這......”
沒有理會趙謙驚愕的表情,朱雄英繼續道:“醒醒吧,大明之所以富強,是因為本王在朝堂之上不停的變革,如果沒有水泥,現在大明的運輸效率還是和以前一樣,會存在大量的損耗,如果沒有軍備司研發的火器,大明就不會屢戰屢勝,收復漠北和黃海,如果不是在漠北開設互市,在河南建設交通樞紐,大明的國庫就不會如此充盈,如果沒有本王推行大明律,現在的百姓們還在受著各種壓迫,更別說像現在一樣能夠吃飽穿暖的同時還能積攢積蓄。”
“可你們呢?在本王進行變革之時,不想著如何配合,反而受人挑撥聚眾鬧事,一個一個坐井觀天,自認為除了儒學之外,天下所有的學科都是歪理邪說,簡直可笑。”
“本王想問問你,以及在外面圍觀的學子,新學的教材與講義,在國子監的門口已經公開,任由你們免費領取,可是你們有一個人去領嗎?有一個人去看過嗎?整天張口仁義道德,閉口忠君愛國,這就是你們愛國的方式?你們不覺得自己很可笑嗎?”
說完,用失望至極的眼神看向趙謙。
“趙大人,本王對你很失望,在見面之前,本王就曾經聽說過你的名字,也知道你心中的抱負,但是卻沒想到,你竟然也會如此迂腐。”
趙謙的臉色大變,有些羞愧的低下了頭。
外面圍觀的不止有學子,還有一眾百姓,他們不懂儒學怎麼樣,但是他們知道他們現在好的生活都是因為吳王,所以紛紛議論道:“這些學子到底在幹什麼?怎麼讓吳王殿下這麼生氣?他們不知道現在大明的富強都是因為吳王嗎?”
“對啊,還讀了那麼多書呢,還不如我們這些平頭老百姓有見識。”
“是啊,咱雖然大字不識籮筐,但是咱也知道只要在吳王的帶領下,不給朝廷惹麻煩,那以後的好日子可長著呢。”
聽著周圍百姓的議論聲,學子們紛紛感到面紅耳赤。
是啊,如今所有人都知道,大明的安定富強,吳王是最大的功臣,他親自主導推行的新學,真的會是歪理學說嗎?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劉三吾,解縉,方孝儒這些早已成名的大儒為什麼也會跟著吳王堅定的推行新學呢?
想到這裡,所有的學子開始對新學的內容產生了濃烈的興趣。
甚至有的學子直接就轉身離開,向國子監的方向跑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