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巨唐衰弱,四夷崛起
倚欄聽風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6章 巨唐衰弱,四夷崛起,直播:開局盤點最強帝王,倚欄聽風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秦明:“玄宗西逃後,叛軍攻入長安,對著城內的百姓就是一陣屠戮。上至公卿王侯,下至黎民黔首,皆不得以倖免。”
“之後,大唐雖有肅宗,代宗父子,力挽狂瀾,平定安史之亂。但昔日的盛唐氣象,終不復存矣!”
“此後的大唐,就像是一個大病初癒的病人。看起來雖然還算強大,卻不過是一擊就碎而已。也由此,引得周邊無數政權,都想著在大唐這個巨人身上,撕下一塊肥肉。”
秦明說罷,接著在系統直播間內,放出一張大唐中後期的版圖變化圖。
【唐至德元年,756年,吐蕃取巂州及威武等諸城,入屯石堡。】
【至明年,至德二年,再次入侵,取廓、霸、岷等州及河源、莫門軍。】
【又寶應元年,762年,吐蕃再犯,陷臨洮,取秦、成、渭等州。】
【明年,使散騎常侍李之芳、太子左庶子崔倫往聘,吐蕃留不遣。破西山合水城。明年,入大震關,取蘭、河、鄯、洮等州,於是隴右地盡亡。】
秦明:“安史之亂後,唐不復昔日盛景。吐蕃則趁唐朝內亂之際,大肆派兵兼併唐隴右諸州縣。”
“其中河西走廊地區,雖在唐宣宗大中年間短暫迴歸,但此後很快便又丟失了。由此,河西走廊遂自絕中國六百餘年。而西域地區,更是一度脫離中國之外長達千餘年。”
此話一出。
西漢武帝位面,劉徹坐不住了。
他眼看著天幕上被吐蕃所佔領的河西走廊及西域之地。
不禁憤怒道:“豈有此理,後世之君是怎麼搞的?西域丟失了也就算了。可是河西走廊,這麼重要的地方,那可是我大漢費盡千辛萬苦才打下來的地方。”
“後世朝代雖不是我大漢劉氏之後,但好歹也是我漢家子孫後裔。祖宗故地,怎麼能說丟就丟呢?真是氣死氣我了!”
和他一樣感到氣憤的,還有劉詢。
西漢劉詢位面。
劉詢同樣怒其不爭道:“大唐,因為一場安史之亂,先是丟了西域故地不說。再然後,竟然把歷代王朝一直所控制的隴右河西之地也丟了。”
“如此看來,煌煌大唐,同樣也逃不過盛衰興亡的命運!”
…………
秦明:“除了丟失河西走廊之外。另一邊,遼東之地,則是自唐玄宗天寶二年,將安東都護府內遷至遼西故郡開始。漸漸的,大唐也跟著失去了對遼東故地的控制。”
“據舊唐書,地理志記載:“今舉天寶十一載地理。唐土東至安東府,西至安西府,南至日南郡,北至單于府。南北如前漢之盛,東則不及,西則過之。漢地東至樂浪、玄菟,今高麗、渤海是也。今在遼東,非唐土也。”
“也就是說,遼東故地,自唐玄宗天寶年間,便已丟失。”
大唐,貞觀三年。
此刻的李世民該說不說,已經麻了。
他萬萬沒想到,他一手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大唐天下,想不到到後期,竟然會丟失這麼多地方。
遼東,隴右,西域,還有劍南諸州,哪一處地方,被周邊國家佔去,都宛如是在他的心頭上割血。
然而這還沒完,秦明接著說道:“同樣是在唐玄宗開元年間,與此同時的西南洱海地區,有著六個實力弱小的小國,號稱六詔。”
“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在唐朝的支援下,六詔之一的蒙舍詔首領皮邏閣兼併其它五詔,統一了洱海地區,南詔政權從此建立。這也是雲貴地區,自南北朝之後,又一次再西南地區建立政權的開始。”
“此後,南詔國疆域不斷擴大,蠶食大唐西南周邊各州縣。表面上,南詔雖臣服於唐朝,受其冊封。實際上,卻是一個獨立於中原王朝之外的國家。”
好傢伙,經秦明這麼一說,大唐,李世民心中不由得更難過了。秦明的話,無疑是在他悲傷的心上,接著又撒了一把鹽。
他細數秦明之前所說的他大唐丟失的地方。
先是遼東故地被崛起於當地的渤海國佔了。
然後是隴右和西域地區,被吐蕃佔了。
現在,就連雲貴也被南詔國給佔了。
還有之前仙人介紹朱棣時所說的交織故地,同樣建國大越,自立於中國之外。
如此說來,他大唐後期的皇帝,到底敗了多少家業啊。
李世民不禁仰天悲憤自問:
“仙人如此訴說我大唐安史之亂後所丟失的地方,是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