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假設朱元璋是王世充
倚欄聽風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2章 假設朱元璋是王世充,直播:開局盤點最強帝王,倚欄聽風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回正題,虎牢之戰,更準確的說法應該叫洛陽虎牢之戰,是唐太宗軍事生涯中最輝煌的一戰。此役,太宗一戰擒兩王,奠定了大唐此後約三百年的基業。”
“時間來到唐武德三年六月,就在柏壁之戰剛剛結束後不久,大唐終於解決了來自北邊的劉武周威脅。隨後,李淵覺得時機已到,終於可以騰出手來收拾佔據中原的王世充了。”
“為此,他精心謀劃了對王世充作戰時前的一切部署。”
“李淵先是加封佔據淮河一線,卻在武德二年九月投降唐朝的楚王杜伏威為使持節,東南道行臺尚書令,並晉爵為吳王,賜為李姓。”
“又封杜伏威的好兄弟輔公祏為舒國公,以此來穩定東南地區諸侯支援朝廷的同時,並暗中削弱杜輔二人之間的關係。”
“在南邊,為了防止佔據江陵一線稱帝的蕭銑北上馳援王世充,李淵又派李孝恭為山南道招撫使,與李靖一起派兵攻打蕭銑所佔重鎮信州。”
“東,南兩方都確保穩定之後,七月,李淵以李世民為行軍總管,率領十萬唐軍東出,正式拉開了討伐王世充的大業。”
“戰役初期,唐軍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擊敗了王世充派出前來與李世民對峙的軍隊。並以此為契機,迅速的將整個洛陽城周邊給包圍。”
“洛陽。自楊廣營造東都以來,便一直作為帝國的核心都城所在,城高池深,向來難以攻克。因此,久聞秦王李世民野戰無敵的王世充,更是下定決心,死守洛陽與李世民硬耗。”
“同時,並派出信使往河北竇建德處求救,打算集兩軍之力,與秦王李世民相抗。”
秦明說話間,天幕上,已經開始緩緩浮現出李世民率軍出征王世充的畫面。
畫面中,唐軍在李世民的帶領下,先是迅速的就擊敗了王世充派來駐守洛陽前線的部隊。而後,秦王李世民率軍進一步向洛陽之地進發。
軍帳內,李世民正端坐在主位上,對著麾下一群將領發號施令。
他先是派出行軍總管史萬寶,率領一萬部隊,攻打洛陽南面的伊闕龍門之地。
接著,又派麾下將領劉德威自太行山包圍內,王君廓則率軍佔據洛口,懷州總黃君漢自河陰攻打洛陽東邊的回洛城,切斷洛陽東部糧倉與洛陽城之間的聯絡。
至於他自己,則親率大軍,繞過洛陽城,駐紮於其北邊的北邙山附近。
至此,洛陽周邊已經被唐軍給盡數包圍,洛陽,則徹底成了一座孤城。
諸天位面。
朱元璋看到唐軍包圍洛陽城周邊的畫面後,說道:“王世充,不過是一看門之犬耳。未戰先怯,與唐軍不過剛剛交鋒一兩陣,便主動撤回城內固守,看似穩妥的行為,實則早已為後來的覆亡埋下了伏筆。”
朱元璋雖然不怎麼懂歷史,但是他懂軍事啊。
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朱元璋耳。
老朱只一眼,就看出了王世充固守洛陽的弊端。此舉無疑就等於是將洛陽周邊的城池拱手送給了李世民。
如此一來,唐軍幾乎不費吹灰之力的,就能切斷洛陽與周邊城池的聯絡。到了如此境地,莫說洛陽城內有糧食百萬石,縱是有千萬,王世充終究也難逃覆滅的下場。
因為在整體大局上,王世充從退守洛陽的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輸了。
而這,就是朱元璋對局勢得出的判斷。
太子朱標聞言,道:“父皇既有此言,那兒臣敢問,若父皇是王世充,面對唐太宗李世民所率領的來勢洶洶的唐朝大軍,父皇又當如何應對呢?”
朱元璋想了想,道:“若是咱是王世充的話,咱會令太子,也就是標兒你,替駐守洛陽城,至於咱,則自當親率大軍,出城與秦王李世民一戰。”
朱標又問:“那父皇以為,若您帶兵與唐太宗相持,您認為孰勝孰敗?”
朱元璋還真沒想過這個問題,假設對手是李世民的話,他想了想,答道:“論用兵之優劣,咱與唐太宗當在伯仲之間吧。他雖然很厲害,但咱也不差。”
“且咱要是王世充,光就第一戰與李世民交戰,咱就不會像王世充一樣,敗得這麼狼狽。”
“只要咱第一戰不敗,那再往後嘛,咱不說挫敵鋒芒,至少也不會陷入像天幕中王世充這般被動的境地。”
朱標道:“那就是說,若父皇站在王世充的角度,也沒有把握打贏李世民嘍!”
朱元璋聞言,想了想,道:“怎麼說呢?若咱是王世充,咱有自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