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欄聽風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章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直播:開局盤點最強帝王,倚欄聽風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棣一番話說的有理有據,朱元璋聽罷,便是心中再想回懟,也不得不承認,自家老四說得還是有一定道理。

別的不說,征服安南國事小,但要是大明被番邦外族給看輕了,那就是真的丟面了。

於是朱元璋再接著口頭上說了兩句朱棣後,便繼續仰頭看向了天幕。

秦明:“在收復交趾故地後不久,朱棣下一步的目標,便是征服北邊的蒙古諸部落。”

“永樂七年,朱棣先是派出使者,欲與北邊的蒙古殘部韃靼部交好。不料使者被殺。雙方和談破裂。於是朱棣派遣淇國公丘福,率領十萬明軍北伐韃靼,途中遭遇慘敗。丘福戰死,所率明軍亦全軍覆沒。”

“訊息傳到京師,朱棣震怒,遂決定御駕親征。明永樂八年二月,明太宗朱棣第一次親征蒙古。一路上,明軍所過之處,韃靼部落無不望風而逃。”

“五月明軍行至臚朐河時,探得韃靼可汗本雅失裡率軍向西逃往瓦剌部,丞相阿魯臺則向東逃。”

“明太宗朱棣親率將士向西追擊本雅失裡,五月十三日,明軍在斡難河畔大敗本雅失裡五萬大軍,並將其生擒。此後又向東攻擊阿魯臺,阿魯臺不敵,只得請降。”

“朱棣隨即冊封蒙古諸部落首領為王,由此確定了明朝對北邊蒙古部落的宗主國地位。之後,雖然明朝北邊蒙古諸部時不時降而復叛,但都攝於明朝的強大實力而不得不選擇繼續臣服……”

…………

大明,洪武十二年。

得知此訊息的朱元璋很是欣慰,看著朱棣的眼神,也從原本的傲嬌變成了由衷的讚賞。

朱元璋望著朱棣,發自內心的高興。

“好!好啊!”

”老四,你乾的不錯!”

朱元璋厚重的手掌重重拍在少年燕王朱棣的肩膀上,原本嚴肅的臉上,此刻堆滿了笑容。

只因多少年來,北邊蒙古部落一直是他的心頭之患。如今這個大患,終於解決了,這叫他怎能不高興?

不只是老朱,朱棣的其他幾個兄弟見狀,也紛紛表示很興奮。

少年朱橚率先激動道:“四哥,你真厲害!沒想到你都五十了,還能御駕親征,打得蒙古部落滿地找牙,臣弟佩服佩服!”

“就是啊,想不到咱家老四居然這麼厲害,光是御駕親征這一點,二哥三哥也服你。”秦王朱樉和晉王朱棡對於朱棣的表現,也發自內心的感到欽佩。

秦明:“在開啟北征的同時,朱棣還做了另外一件大事。那便是派遣鄭和率領船隊下西洋。這是中華自秦以來,首次由官方派遣船隊,對世界進行探索的偉大壯舉。”

“七下西洋,不僅使大明船隊遠航到了非洲,更是使得南洋諸國,都見識到了明朝的威嚴。於是紛紛遣使上貢,以示臣服。”

“而大明永樂一朝,也真正做到並實現了天下共主,萬國來朝的景象,史稱永樂盛世。”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朱棣在位時期的大明王朝,毫無疑問是朱棣親口說得這句:‘我朝國勢之尊,超邁前古,其馭北虜西番南島西洋諸夷,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歲薄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

一句話,道盡了大明永樂年間對外的霸道。同樣,一句話,也打遍漢唐宋三朝皇帝的臉。

大漢初年,未央宮內。

劉邦從來沒有一刻像此時這般,感受到無比的屈辱。

他,竟然受到了來自後世皇帝的侮辱。

“什麼話,這叫什麼話!什麼叫無漢之和親?朱棣這是在說,我大漢不如他大明,所以只會派出公主向匈奴和親嗎?”

“豈有此理,這朱棣也不想想,朕當初之所以派出公主與匈奴和親,還不是因為彼時匈奴強盛,而我大漢剛剛安定平定天下,民生凋敝。朕不忍與匈奴再起干戈,所以不得已才出此和親的下策。”

“況且便是和親,又有何不對?以一女子出塞,換取我大漢數十年的和平。這筆買賣,難道還虧了不成?”

劉邦不解,在他看來,在經歷與匈奴白登山一戰後。大漢採取與匈奴和親的政策,毫無疑問是最好的選擇。

作為大漢的開國皇帝,尤其是與匈奴交手過的他,清楚的明白。以此時的大漢國力,想要與強大的匈奴為敵,毫無疑問是自取其辱。

所以為了穩住匈奴,給大漢爭取休養生息的機會,他只能採取與匈奴和親的政策。

此舉屈辱嗎?當然屈辱!

但是他劉邦毫無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的刁蠻老婆

仗劍天涯

秘銀權杖

千依頌

逆天戰魂訣

濁酒青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