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苦戰
倚欄聽風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章 苦戰,直播:開局盤點最強帝王,倚欄聽風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兩人說話間,天幕上繼續響起秦明的聲音。
秦明:“濟南之戰後,燕軍退回北平固守。不久,朱棣聞南軍再度北上,他遂以東征遼東,剷除後患為名,率領大軍一路向東奔去。暗地裡,卻派人於直沽一帶修建浮橋,準備隨時率領大軍南下。”
“建文二年,十月二十五日,燕軍行至從通州,忽而折轉向南行進,日夜兼程,於十月二十七日到達滄州城外駐紮。”
“此時南軍守將徐凱尚在築城中,燕軍僅用兩天就攻下滄州,徐凱等投降。”
“燕軍自長蘆渡河,十一月初四再次到達山東德州城外。再一次面對老對手盛庸,朱棣決定再一次招降他,不料盛庸又一次不予理睬。”
“朱棣深知德州城高牆堅,守將更是盛庸這個悍將。於是為了調盛庸大軍出城,朱棣一路率軍南下。盛庸果然中計,派軍追擊,朱棣於後路設伏兵於兩側,只等盛庸大軍到,燕軍從兩翼殺出,盛庸遂敗。”
“之後,朱棣屯兵臨清,又一次打起了南軍糧道的主意。朱棣先是遣輕騎至大名,焚其糧船。”
“隨後,燕軍大部從館陶渡河,先後到達東阿、東平一帶。朱棣目的是為了調動盛庸率軍南下,與他出城決戰。”
“南軍方面,盛庸亦察覺朱棣意圖,遂將計就計,決定在東昌(今山東聊城)與燕軍決戰,並在陣中擺放了大量火槍和毒弩。只待燕軍到來。”
“很快,燕軍便抵達東昌,雙方大戰開始。”
“此役,朱棣一如既往仍然親自率軍衝鋒南軍左翼,然而沒有衝擊成功;之後又衝擊南軍中堅,盛庸故意開啟陣將朱棣誘入,然後合圍,朱棣被南軍重重包圍,陷入困境。”
“燕軍大將張玉、朱高煦聞訊分別引兵來救。朱棣死戰,終於和兒子會合,得以逃離戰場。但是燕軍損失慘重:大量燕軍被火器所傷,張玉被南軍包圍,最後戰死。”
“此時南軍大將平安亦率兵趕來,與盛庸合兵作戰。次日,燕軍再次戰敗,朱棣無奈,只得引兵北還。東昌之戰,也成了朱棣自起兵以來,遭受到的最慘重的一次失敗。”
秦明一邊說著,天幕上亦隨之浮現出東昌之戰,朱棣慘敗的畫面來。
畫面中,燕軍與南軍互相沖殺,燕王朱棣又一次身先士卒,親率大軍於萬軍之中左衝右突,最終因寡不敵眾,被敵包圍。幸得次子朱高煦率軍來救,父子二人合力,這才得以突出重圍。
就是可惜了張玉,這個朱棣身邊最得力的戰將,被亂軍包圍,最後不堪受辱,自刎而亡。
…………
大明。
這已經是朱元璋不知多少次看到朱棣親自率軍衝鋒陷陣的畫面了。
雖然知道自家老四向來是勇武過人。
但是似這般每次都不要命的打法,就是他看了,也不得不為朱棣捏一把汗。
實在是太危險了。
轉過頭,朱元璋看著現今還是青年模樣的朱棣,警告道:“老四,咱知道你雖然一向勇武過人,但像這種,每次都不要命的打法,你以後,可千萬不要再做,知道嗎?”
“身為一軍主將,你要做的,是統籌全域性,而不是每次都親冒矢石。那樣的人,更多的只會成為一個魯莽的匹夫而已!”
“就是就是。”
老二秦王朱樉亦在此時開口對朱棣說教道:“老四,你是不知道,就你這每次都帶頭衝鋒陷陣的樣子,便是二哥看了,也為你揪心不已。”
“你小子,明明二十年後都已經是四十出頭的人了,竟還這麼好戰。你說咋現在就沒看出來呢?你小子,居然還是一個天生的好戰分子。”
對於二哥的調侃,朱棣倒並不以為意,反倒是看著天幕上衝鋒陷陣的自己,此時他的心裡,竟沒來由的升起一股豪邁之氣。
想著,他不禁拍拍胸脯自豪道:“爹,二哥,你們多慮了。我本來就是天生的將軍,衝鋒陷陣什麼的,那是我的最愛,這輩子怕是也改不了了。”
“再說了,您也看到了。就這天幕中的我,衝鋒陷陣,那也是為了鼓舞將士不是?好叫他們知道,他們的主子是一個願與士兵同甘苦,共患難,不懼生死之人。”
朱棣就是這樣,對於自己未來親自衝鋒陷陣一事,他不僅不感到危險,反而還很得意。
看看,我多了不起啊!
身經百戰,卻依然能每次都能全身而退。
不只是我,我兒子朱高煦也了不起,父子都是好樣的。
就是可惜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